2023-05-22 17:50:52

一道血霧,瞬間噴出,剛剛還囂張強橫的黃門太監(jiān),頃刻間變成了一具尸體。

隨行而來的侍衛(wèi)和小太監(jiān)們,全都徹底傻眼!

良久之后,不知道哪個小太監(jiān)才回過神來,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不好了,太子造反了!”

魚貫被太子一刀斬殺,這可絕對是駭人聽聞。

幾個小太監(jiān)和侍衛(wèi),幾乎是連滾帶爬的逃出了太子東宮。

“殿下,大禍臨頭了!”

東宮講習陳謙顫抖著胡須,差點嚇暈過去。

誰也想不到,以前懦弱忍讓的太子蕭珣,竟然敢親手斬殺黃門太監(jiān)魚貫。

當眾斬殺宣旨太監(jiān),整個大梁王朝一百多年以來,還是頭一遭。

“殿下,快跑吧,逃命去吧!”

陳謙拉起蕭珣的衣服,惶恐的說道。

太子是陳謙看著長大的,他可不忍心蕭珣因此喪命。

“逃?”

“陳師,你覺得,本宮能逃到哪里去?”

蕭珣微微一笑,仿佛根本沒有把剛才斬殺魚貫的事情放在心上。

陳謙頓時更加愕然:“殿下,不逃的話,豈不是要坐以待斃,斬殺宣旨太監(jiān),可是死罪??!”

“嘿嘿,本宮可是太子,斬殺一個狂妄犯上的家奴,何罪之有?”

蕭珣淡淡一笑。

自己這個老師什么都好,就是讀圣賢書太多了,有些迂腐天真。

“可是,陛下本來就要給你的治罪???”陳謙更加疑惑,根本看不懂太子蕭珣的操作。

蕭珣冷冷一笑,看了一眼地上的魚貫尸體。

“不殺魚貫,乖乖接旨的話,那才是死路一條!”

“現(xiàn)在,本宮有把握扭轉乾坤!”

一股強大的霸氣,從蕭珣的身上展露了出來。

陳謙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一股霸氣后,竟也出奇的冷靜下來。

“殿下,那接下來,該怎么辦?”

陳謙強迫自己鎮(zhèn)定,打算盡所能幫助蕭珣。

“等!”

“等?等什么?”陳謙再度愣住了。

蕭珣淡然一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大門里面,然后大馬金刀的坐定:“等父皇的召見!”

宣旨太監(jiān)被殺,這么大的事情,可謂瞬間轟動了整個大梁皇宮。

那些逃出去的太監(jiān)和侍衛(wèi),一路上驚慌失措的大呼小叫。

午門外。

聚集的朝廷百官們,很快就知道了這個事情。

“太子斬殺宣旨太監(jiān)魚貫?”

“魚貫這個閹賊,蒙蔽皇上與北胡屈辱和談,殺得好!”

“太子一向文質懦弱,怎么可能親手斬殺宣旨太監(jiān)?”

“匹夫一怒,還能血濺三尺,更何況是太子呢!”

“既要奪太子頭銜,又要奪未婚妻,何人能忍?”

“殺了宣旨太監(jiān),太子豈不是性命不保?”

“不可能這么簡單,太子背后一定有高人指點,此舉妙哉??!”

“哦,妙在何處?”

……

文武百官在午門外,議論紛紛。

現(xiàn)在北胡大軍壓境,割地賠款的事情,早就忍得天怒人怨。

朝野內外,如同即將噴發(fā)的火山。

這一切的反應,早已在蕭珣的意料之中。

蕭珣有勇氣當眾斬殺宣旨太監(jiān),就是算準了這一點。作為大梁太子,自從生母謝皇后去世,蕭珣十幾年間毫無作為,連一點外朝官員的支持都沒有獲得。

而其他幾個皇子,卻是用盡手段,幾乎把朝堂上的能臣干將盡數瓜分。

蕭珣想要雄起,必須要獲得一批朝廷官員的支持。

而那些反對與北胡議和,主張力戰(zhàn)到底的主戰(zhàn)派官員,正是蕭珣爭取的目標!

蕭珣以“蒙蔽皇上議和”的名義,殺掉魚貫,自然可以輕易獲得主戰(zhàn)派官員的支持。

起碼能守住一個無罪的底線。

正當蕭珣坐在東宮等天順帝圣旨,盤算自己接下來如何應對之時,陳謙帶著一個中年官員匆匆的走了進來。

“殿下,顏御史來了!”

陳謙一臉喜色,仿佛已經看到了蕭珣脫罪的希望。

“監(jiān)察御史顏清塵,參見太子殿下!”

顏清塵上前一步,就要行大禮。

蕭珣卻是一個箭步上前,把他給扶了起來:“顏御史乃社稷棟梁,忠心可鑒,快快請起!”

監(jiān)察御史顏清塵的到來,對于蕭珣來說,既是意外之喜,也在預料之中。

顏清塵,出身瑯琊顏氏,與蕭珣母后謝氏乃是百年世交。

謝氏一門衰落后,太子蕭珣雖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但顏氏也沒再追隨其他皇子。

如今,各個皇子都是卑躬屈膝的投降派,敢于斬殺宣旨太監(jiān)的太子蕭珣,自然就受到了顏清塵等主戰(zhàn)派的青睞。

主戰(zhàn)派想要改變梁皇天順帝的投降議和,就必須要有一個皇子挑頭,成為主戰(zhàn)派的代言人!

一劍青鋒在手,便力斬閹賊的太子蕭珣,當為不二人選。

顏清塵從午門外急匆匆趕來,就是替主戰(zhàn)派官員探一探太子蕭珣的器量。

畢竟。

蕭珣頂了十多年懦弱廢物的名頭,自然得慎重一些。

萬一蕭珣斬殺宣旨太監(jiān)另有隱情,本人依舊怯懦無能,那顏清塵等主戰(zhàn)派們同樣不會支持他。

對于太子剛才的舉動,顏清塵頗為滿意。

言談舉止沉穩(wěn)干練,不似從前那般懦弱小氣。

時間緊迫。

顏清塵直接開口道:“如今社稷不安,北胡肆虐于外,奸臣蒙蔽于內,殿下斬殺宣旨太監(jiān)魚貫,難道就不怕陛下問罪嗎?”

這一句話,乃是最開始的試探,看一看太子蕭珣的勇氣。

蕭珣一聽,立刻忿然作色:“顏御史此言大錯,本宮斬殺魚貫,乃有兩個原因。一,魚貫犯上無禮,太監(jiān)乃是皇家奴婢,卻對本宮大呼小叫,甚至還要動武,當殺!二,魚貫奸賊蒙蔽父皇,本宮懷疑那圣旨是假的,以父皇的英明神武,豈能對北胡屈膝投降,根本不可能答應那些屈辱要求!”

聽到蕭珣的話,顏清塵又驚又喜!

蕭珣的兩個理由,只要在朝堂上擺出來,立刻就能洗脫他擅殺魚貫的罪名。

特別是,蕭珣給梁皇天順帝扣上的“英明神武”大帽子,對主和派簡直是一個大殺器!

天順帝蕭績,向來以中興明君自居。

可是,自古以來,哪有對割地求和的中興明君?

顏清塵心中大喜,蕭珣的這一番話,令主戰(zhàn)派有了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第2章 大禍臨頭

一道血霧,瞬間噴出,剛剛還囂張強橫的黃門太監(jiān),頃刻間變成了一具尸體。

隨行而來的侍衛(wèi)和小太監(jiān)們,全都徹底傻眼!

良久之后,不知道哪個小太監(jiān)才回過神來,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不好了,太子造反了!”

魚貫被太子一刀斬殺,這可絕對是駭人聽聞。

幾個小太監(jiān)和侍衛(wèi),幾乎是連滾帶爬的逃出了太子東宮。

“殿下,大禍臨頭了!”

東宮講習陳謙顫抖著胡須,差點嚇暈過去。

誰也想不到,以前懦弱忍讓的太子蕭珣,竟然敢親手斬殺黃門太監(jiān)魚貫。

當眾斬殺宣旨太監(jiān),整個大梁王朝一百多年以來,還是頭一遭。

“殿下,快跑吧,逃命去吧!”

陳謙拉起蕭珣的衣服,惶恐的說道。

太子是陳謙看著長大的,他可不忍心蕭珣因此喪命。

“逃?”

“陳師,你覺得,本宮能逃到哪里去?”

蕭珣微微一笑,仿佛根本沒有把剛才斬殺魚貫的事情放在心上。

陳謙頓時更加愕然:“殿下,不逃的話,豈不是要坐以待斃,斬殺宣旨太監(jiān),可是死罪??!”

“嘿嘿,本宮可是太子,斬殺一個狂妄犯上的家奴,何罪之有?”

蕭珣淡淡一笑。

自己這個老師什么都好,就是讀圣賢書太多了,有些迂腐天真。

“可是,陛下本來就要給你的治罪啊?”陳謙更加疑惑,根本看不懂太子蕭珣的操作。

蕭珣冷冷一笑,看了一眼地上的魚貫尸體。

“不殺魚貫,乖乖接旨的話,那才是死路一條!”

“現(xiàn)在,本宮有把握扭轉乾坤!”

一股強大的霸氣,從蕭珣的身上展露了出來。

陳謙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一股霸氣后,竟也出奇的冷靜下來。

“殿下,那接下來,該怎么辦?”

陳謙強迫自己鎮(zhèn)定,打算盡所能幫助蕭珣。

“等!”

“等?等什么?”陳謙再度愣住了。

蕭珣淡然一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大門里面,然后大馬金刀的坐定:“等父皇的召見!”

宣旨太監(jiān)被殺,這么大的事情,可謂瞬間轟動了整個大梁皇宮。

那些逃出去的太監(jiān)和侍衛(wèi),一路上驚慌失措的大呼小叫。

午門外。

聚集的朝廷百官們,很快就知道了這個事情。

“太子斬殺宣旨太監(jiān)魚貫?”

“魚貫這個閹賊,蒙蔽皇上與北胡屈辱和談,殺得好!”

“太子一向文質懦弱,怎么可能親手斬殺宣旨太監(jiān)?”

“匹夫一怒,還能血濺三尺,更何況是太子呢!”

“既要奪太子頭銜,又要奪未婚妻,何人能忍?”

“殺了宣旨太監(jiān),太子豈不是性命不保?”

“不可能這么簡單,太子背后一定有高人指點,此舉妙哉??!”

“哦,妙在何處?”

……

文武百官在午門外,議論紛紛。

現(xiàn)在北胡大軍壓境,割地賠款的事情,早就忍得天怒人怨。

朝野內外,如同即將噴發(fā)的火山。

這一切的反應,早已在蕭珣的意料之中。

蕭珣有勇氣當眾斬殺宣旨太監(jiān),就是算準了這一點。作為大梁太子,自從生母謝皇后去世,蕭珣十幾年間毫無作為,連一點外朝官員的支持都沒有獲得。

而其他幾個皇子,卻是用盡手段,幾乎把朝堂上的能臣干將盡數瓜分。

蕭珣想要雄起,必須要獲得一批朝廷官員的支持。

而那些反對與北胡議和,主張力戰(zhàn)到底的主戰(zhàn)派官員,正是蕭珣爭取的目標!

蕭珣以“蒙蔽皇上議和”的名義,殺掉魚貫,自然可以輕易獲得主戰(zhàn)派官員的支持。

起碼能守住一個無罪的底線。

正當蕭珣坐在東宮等天順帝圣旨,盤算自己接下來如何應對之時,陳謙帶著一個中年官員匆匆的走了進來。

“殿下,顏御史來了!”

陳謙一臉喜色,仿佛已經看到了蕭珣脫罪的希望。

“監(jiān)察御史顏清塵,參見太子殿下!”

顏清塵上前一步,就要行大禮。

蕭珣卻是一個箭步上前,把他給扶了起來:“顏御史乃社稷棟梁,忠心可鑒,快快請起!”

監(jiān)察御史顏清塵的到來,對于蕭珣來說,既是意外之喜,也在預料之中。

顏清塵,出身瑯琊顏氏,與蕭珣母后謝氏乃是百年世交。

謝氏一門衰落后,太子蕭珣雖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但顏氏也沒再追隨其他皇子。

如今,各個皇子都是卑躬屈膝的投降派,敢于斬殺宣旨太監(jiān)的太子蕭珣,自然就受到了顏清塵等主戰(zhàn)派的青睞。

主戰(zhàn)派想要改變梁皇天順帝的投降議和,就必須要有一個皇子挑頭,成為主戰(zhàn)派的代言人!

一劍青鋒在手,便力斬閹賊的太子蕭珣,當為不二人選。

顏清塵從午門外急匆匆趕來,就是替主戰(zhàn)派官員探一探太子蕭珣的器量。

畢竟。

蕭珣頂了十多年懦弱廢物的名頭,自然得慎重一些。

萬一蕭珣斬殺宣旨太監(jiān)另有隱情,本人依舊怯懦無能,那顏清塵等主戰(zhàn)派們同樣不會支持他。

對于太子剛才的舉動,顏清塵頗為滿意。

言談舉止沉穩(wěn)干練,不似從前那般懦弱小氣。

時間緊迫。

顏清塵直接開口道:“如今社稷不安,北胡肆虐于外,奸臣蒙蔽于內,殿下斬殺宣旨太監(jiān)魚貫,難道就不怕陛下問罪嗎?”

這一句話,乃是最開始的試探,看一看太子蕭珣的勇氣。

蕭珣一聽,立刻忿然作色:“顏御史此言大錯,本宮斬殺魚貫,乃有兩個原因。一,魚貫犯上無禮,太監(jiān)乃是皇家奴婢,卻對本宮大呼小叫,甚至還要動武,當殺!二,魚貫奸賊蒙蔽父皇,本宮懷疑那圣旨是假的,以父皇的英明神武,豈能對北胡屈膝投降,根本不可能答應那些屈辱要求!”

聽到蕭珣的話,顏清塵又驚又喜!

蕭珣的兩個理由,只要在朝堂上擺出來,立刻就能洗脫他擅殺魚貫的罪名。

特別是,蕭珣給梁皇天順帝扣上的“英明神武”大帽子,對主和派簡直是一個大殺器!

天順帝蕭績,向來以中興明君自居。

可是,自古以來,哪有對割地求和的中興明君?

顏清塵心中大喜,蕭珣的這一番話,令主戰(zhàn)派有了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