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9:07:03

單從上面分析出來的幾點結論來說,先且不管李荷是否能做的到,僅分析她這么做的動機,就有點說不通了。

以我對李荷的了解,她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抬手動作,我都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們倆算得上是那種典型的兩小無猜和青梅竹馬,從穿著開襠褲一起玩泥巴的時代開始,到后來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她對我的信任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她自己。

所以她不會無緣無故地離開我,更不會想方設法地躲著我。

依照現(xiàn)在的情形來說,我寧愿相信她是被脅迫的,肯定是有什么東西逼著她這樣做。

突然間,我一下子又想起了她在飄窗旁的那個眼神,充滿了不舍與無奈,還有藏在心底里的那份愛意,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說明她沒有這么做的動機,也沒有這么做的條件。

思緒到了這里,我又回憶起了娟姐所說的一個細節(jié),她說李荷跟她抱怨我最近疑神疑鬼。

雖然我無法再現(xiàn)當時李荷找到娟姐說話時的情景,但是從這個細節(jié)里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非常矛盾的問題:

一、李荷是以抱怨的形式來跟娟姐說話的。可是娟姐似乎對李荷當時的神情和語氣沒有深刻的印象,就像是那種拉家常式的抱怨,而這跟李荷消失時的那種神情是完全不相符的。

二、李荷抱怨的內容就更加矛盾了,跟娟姐抱怨我疑神疑鬼。這些內容仿佛是在說,她跟我生活在一起,然后天天看著我在四處找她,覺得我疑神疑鬼。想象一下這種場景吧,就是李荷分明在屋子里,而我卻還在四處找她!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就不單單是疑神疑鬼了,簡直就是完全瘋了。

想到這里,我竟然也開始有點懷疑起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了,于是使勁捏了捏自己的眉心,又站起來在屋子里走了一圈兒,看著這個很久沒人打掃的屋子,我可以確定自己沒有發(fā)瘋。

我又仔細揣摩了一下這兩個矛盾的地方,發(fā)覺還是老樣子,根本就沒辦法將這些頭緒理清,但是,又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而且這個不對勁的地方就是產(chǎn)生矛盾的源頭。

想來想去,一時間又想不出來,于是此時的心情就變得有些急躁。

我使勁捶了捶腦袋,在認清自己此刻的糟糕狀態(tài)后,決定洗把臉,讓自己清醒一下。

走進衛(wèi)生間,卻赫然看到洗手池上又多了一樣東西,是一支手表。

我趕忙扯了張紙巾,小心翼翼地將表鏈一端包住,防止自己的指紋粘上去,然后捏著表鏈仔細看著它。

這是一支老式的上海機械手表,翻過背面,是鋼印字體,并沒有什么異狀。

我又看了看表鏈,是那種七八十年代常見的國產(chǎn)表鏈,有縮放功能的那種,而且表鏈周長很小。

隨即明白了,這是一支女式手表。

因為那個年代的手表和現(xiàn)代的手表不一樣,并不能通過表盤大小來分辨是男式的還是女式的,但是老式手表卻可以根據(jù)表鏈的周長進行區(qū)分。

到現(xiàn)在為止,莫名其妙出現(xiàn)的東西已經(jīng)有三樣了:長頭發(fā)、口紅、老式女手表。

一般情況下,這三樣東西,再加上屋子里總是看不清晰的鬼影,通常會讓人聯(lián)想到什么?

一個女人,不屬于我們這個年代的女人,她一直徘徊在這個屋子里,讓你感覺到她的存在,卻讓你永遠找不到她,所以,更準確地說,她是個女鬼。

但是對我來說,這三樣東西的出現(xiàn),卻讓我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專業(yè)詞匯——侵略性心理暗示,也叫做惡意催眠。

雖然它并不像電影里所表現(xiàn)得那么夸張,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倒是無處不在。

它利用的是人類在心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

我們都知道膝跳反應,這是生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而心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也差不多是一樣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人假裝打你的眼睛,但實際上并不會打到,可你仍然會無法控制的閉上眼睛或者眨眼。

這就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而侵略性心理暗示,其實就是利用這種本能的特性,不斷的通過一些細微的動作或者線索,不斷的挑撥你的神經(jīng),讓你的心理防線崩潰,最后跟著“侵略者”所引導的方向走。

所以,我在看到這只女表時,并沒有像最初看到那支口紅時一樣緊張,反而是覺得有點慶幸。

因為這種東西出現(xiàn)得越多,反而對我越有利,我正好可以靠著這些東西將千絲萬縷的線索拼織在一起,從而弄明白整件事情。

和先前一樣,我找了個保鮮袋,將手表收了起來,和口紅一起放進了冰箱的冷藏柜。

就在我關上冰箱門轉身時候,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娟姐遇見李荷的時間。

娟姐說是三天前的下午兩三點左右遇見的李荷,也就是說,發(fā)生在我不在家的時間里。而最近我基本上全是在家發(fā)呆,出去的話也就是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為什么時間會安排的這么巧?

難道李荷就是趁著我不在家的時間內回來的?她又是怎么知道我那個時間段不在家?

那么,關鍵點來了,有誰會知道我那個時間段不在家呢?

娟姐?

對!

也只有她會知道,因為她是家庭主婦,一直都在家,而且還是住在我們樓下。

而前面我一直想不通的矛盾點,到了這里,突然就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就是娟姐在撒謊。

如果這些矛盾點的前提是娟姐在撒謊,那么一切就很好解釋了。而且她為了使這個謊言看起來更加逼真,于是編出一個我不在場的時間段兒,好讓我無法去辨別真?zhèn)危詈笾荒苓x擇相信!

而且,娟姐又不能很詳細的地描述在三天前的具體細節(jié),就是因為這個謊言不夠圓滿。

當然這不能怪她,因為她不知道李荷失蹤時的心理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

還有我以為娟姐跟我開玩笑的那句話,她說李荷是不是去了我找不到的地方,看來這并非開玩笑,而是她知道李荷去了哪里!

那么,李荷最終去了哪里呢?

看來,只有一個地方可去了!

第11章 推斷

單從上面分析出來的幾點結論來說,先且不管李荷是否能做的到,僅分析她這么做的動機,就有點說不通了。

以我對李荷的了解,她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抬手動作,我都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們倆算得上是那種典型的兩小無猜和青梅竹馬,從穿著開襠褲一起玩泥巴的時代開始,到后來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她對我的信任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她自己。

所以她不會無緣無故地離開我,更不會想方設法地躲著我。

依照現(xiàn)在的情形來說,我寧愿相信她是被脅迫的,肯定是有什么東西逼著她這樣做。

突然間,我一下子又想起了她在飄窗旁的那個眼神,充滿了不舍與無奈,還有藏在心底里的那份愛意,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說明她沒有這么做的動機,也沒有這么做的條件。

思緒到了這里,我又回憶起了娟姐所說的一個細節(jié),她說李荷跟她抱怨我最近疑神疑鬼。

雖然我無法再現(xiàn)當時李荷找到娟姐說話時的情景,但是從這個細節(jié)里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非常矛盾的問題:

一、李荷是以抱怨的形式來跟娟姐說話的??墒蔷杲闼坪鯇詈僧敃r的神情和語氣沒有深刻的印象,就像是那種拉家常式的抱怨,而這跟李荷消失時的那種神情是完全不相符的。

二、李荷抱怨的內容就更加矛盾了,跟娟姐抱怨我疑神疑鬼。這些內容仿佛是在說,她跟我生活在一起,然后天天看著我在四處找她,覺得我疑神疑鬼。想象一下這種場景吧,就是李荷分明在屋子里,而我卻還在四處找她!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就不單單是疑神疑鬼了,簡直就是完全瘋了。

想到這里,我竟然也開始有點懷疑起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了,于是使勁捏了捏自己的眉心,又站起來在屋子里走了一圈兒,看著這個很久沒人打掃的屋子,我可以確定自己沒有發(fā)瘋。

我又仔細揣摩了一下這兩個矛盾的地方,發(fā)覺還是老樣子,根本就沒辦法將這些頭緒理清,但是,又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而且這個不對勁的地方就是產(chǎn)生矛盾的源頭。

想來想去,一時間又想不出來,于是此時的心情就變得有些急躁。

我使勁捶了捶腦袋,在認清自己此刻的糟糕狀態(tài)后,決定洗把臉,讓自己清醒一下。

走進衛(wèi)生間,卻赫然看到洗手池上又多了一樣東西,是一支手表。

我趕忙扯了張紙巾,小心翼翼地將表鏈一端包住,防止自己的指紋粘上去,然后捏著表鏈仔細看著它。

這是一支老式的上海機械手表,翻過背面,是鋼印字體,并沒有什么異狀。

我又看了看表鏈,是那種七八十年代常見的國產(chǎn)表鏈,有縮放功能的那種,而且表鏈周長很小。

隨即明白了,這是一支女式手表。

因為那個年代的手表和現(xiàn)代的手表不一樣,并不能通過表盤大小來分辨是男式的還是女式的,但是老式手表卻可以根據(jù)表鏈的周長進行區(qū)分。

到現(xiàn)在為止,莫名其妙出現(xiàn)的東西已經(jīng)有三樣了:長頭發(fā)、口紅、老式女手表。

一般情況下,這三樣東西,再加上屋子里總是看不清晰的鬼影,通常會讓人聯(lián)想到什么?

一個女人,不屬于我們這個年代的女人,她一直徘徊在這個屋子里,讓你感覺到她的存在,卻讓你永遠找不到她,所以,更準確地說,她是個女鬼。

但是對我來說,這三樣東西的出現(xiàn),卻讓我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專業(yè)詞匯——侵略性心理暗示,也叫做惡意催眠。

雖然它并不像電影里所表現(xiàn)得那么夸張,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倒是無處不在。

它利用的是人類在心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

我們都知道膝跳反應,這是生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而心理層面上的條件反射也差不多是一樣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人假裝打你的眼睛,但實際上并不會打到,可你仍然會無法控制的閉上眼睛或者眨眼。

這就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而侵略性心理暗示,其實就是利用這種本能的特性,不斷的通過一些細微的動作或者線索,不斷的挑撥你的神經(jīng),讓你的心理防線崩潰,最后跟著“侵略者”所引導的方向走。

所以,我在看到這只女表時,并沒有像最初看到那支口紅時一樣緊張,反而是覺得有點慶幸。

因為這種東西出現(xiàn)得越多,反而對我越有利,我正好可以靠著這些東西將千絲萬縷的線索拼織在一起,從而弄明白整件事情。

和先前一樣,我找了個保鮮袋,將手表收了起來,和口紅一起放進了冰箱的冷藏柜。

就在我關上冰箱門轉身時候,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娟姐遇見李荷的時間。

娟姐說是三天前的下午兩三點左右遇見的李荷,也就是說,發(fā)生在我不在家的時間里。而最近我基本上全是在家發(fā)呆,出去的話也就是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為什么時間會安排的這么巧?

難道李荷就是趁著我不在家的時間內回來的?她又是怎么知道我那個時間段不在家?

那么,關鍵點來了,有誰會知道我那個時間段不在家呢?

娟姐?

對!

也只有她會知道,因為她是家庭主婦,一直都在家,而且還是住在我們樓下。

而前面我一直想不通的矛盾點,到了這里,突然就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就是娟姐在撒謊。

如果這些矛盾點的前提是娟姐在撒謊,那么一切就很好解釋了。而且她為了使這個謊言看起來更加逼真,于是編出一個我不在場的時間段兒,好讓我無法去辨別真?zhèn)?,最后只能選擇相信!

而且,娟姐又不能很詳細的地描述在三天前的具體細節(jié),就是因為這個謊言不夠圓滿。

當然這不能怪她,因為她不知道李荷失蹤時的心理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

還有我以為娟姐跟我開玩笑的那句話,她說李荷是不是去了我找不到的地方,看來這并非開玩笑,而是她知道李荷去了哪里!

那么,李荷最終去了哪里呢?

看來,只有一個地方可去了!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