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8:11

●李廣福就走近瞧了瞧,令他感到吃驚的是在那片雪地上爬滿了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等昆蟲。

●離開了飛機,在交回了裝備和報告飛機情況良好后,他們便直接走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情報組去報告執(zhí)行命令之情況。

●李承楨馬上把試驗裝置進行了改裝,把反應產(chǎn)生的水從反應液中除掉,轉(zhuǎn)化率很快提高了。

● 遭遇細菌武器

共和國的歷程?正義絞索志愿軍遭遇不明昆蟲困擾

1952年1月27日夜間,志愿軍第四十二軍的駐守地朝鮮鐵原郡,美國飛機多批次地在陣地上空低空盤旋,但是令志愿軍感到奇怪的是他們沒有像往常那樣俯沖投彈。

第二天早晨,第三七五團戰(zhàn)士李廣福在外出執(zhí)行任務途中,忽然看到在金谷里山坡的雪地上有一片黑乎乎的東西,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于是,李廣福就走近瞧了瞧,令他感到吃驚的是在那片雪地上爬滿了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等昆蟲,散布面積大約有200米長、100米寬。

“奇怪,這么冷的天,怎么會有蒼蠅和蜘蛛呢?”李廣福一邊走一邊輕輕地念叨著。

回到部隊后,他立即向首長報告了這件事。

不久,第三七五團又在外遠地、龍沼洞、龍水洞等地也發(fā)現(xiàn)了大批昆蟲,形似虱子、黑蠅或蜘蛛,但又不完全相似,散布面積大約有6平方公里,當?shù)鼐用穸疾徽J識這種蟲子。

四十二軍首長認為:“此蟲發(fā)生可疑,數(shù)地同時發(fā)生,較集中密集大,可能是美軍散布的細菌蟲。”

雖然發(fā)現(xiàn)了異常情況,但是由于四十二軍衛(wèi)生技術設備和水平十分有限,他們還無法確認這些昆蟲是否帶有細菌。他們把這種情況迅速向志愿軍司令部作了報告。

志愿軍總部在接到報告以后,彭德懷司令員當天即打電話給第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并指示他們采取堅決措施,消滅昆蟲。

志愿軍后勤司令部除要求采取緊急消毒預防措施外,并要求第四十二軍寫出詳細的書面報告,上送昆蟲標本,請專家鑒別。

2月6日,志愿軍司令部向各部隊轉(zhuǎn)發(fā)第四十二軍關于發(fā)現(xiàn)異常昆蟲的報告,要求各部隊在駐地進行檢查,查看有無同類昆蟲存在,并要求各崗哨嚴密注意美軍飛機投擲物品,發(fā)現(xiàn)可疑征候立即報告。

同時,志愿軍司令部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了匯報。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接到志愿軍的報告后,同樣非常重視。除指示志愿軍司令部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進行防疫工作外,還派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防疫處副處長馬克親率細菌專家魏曦、寄生蟲專家何琦于12日前往朝鮮實地了解情況,對相關昆蟲標本進行培養(yǎng)化驗,指導志愿軍部隊的防疫工作。

此后數(shù)日,志愿軍部隊連續(xù)在朝鮮前方和后方多處發(fā)現(xiàn)美軍投擲的蜘蛛、蒼蠅、跳蚤等昆蟲。

到2月1日,第四十二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九軍和第十九兵團部隊駐地已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達8起,昆蟲密度最高的地方達到每平方米1000只。

當時的朝鮮正值一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jié),大量昆蟲的反季節(jié)出現(xiàn),并且出現(xiàn)在美國飛機經(jīng)過的地區(qū),在飛機低飛盤旋后出現(xiàn),情況異常。

雖然暫時無法證明這些昆蟲就是美國飛機所投擲,但可能性極大。

接下來,志愿軍部隊要做的就是一面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應對,一面等待專家們的化驗結(jié)果了。美軍飛行員交代細菌武器

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現(xiàn)的昆蟲,正是美國侵略者在侵朝戰(zhàn)爭期間,對朝鮮和中國進行的細菌戰(zhàn)。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即開始了對細菌武器的研究與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更是積極擴充在各地的機構(gòu)和工廠,加快研究和制造細菌武器的步伐。從日本和德國等戰(zhàn)敗國大肆搜羅細菌武器試驗制造的設備、人力和技術資料。

1949年初,曾任美國陸軍軍事化學部部長的懷特吹噓說:“美國在研究細菌戰(zhàn)爭武器方面已使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這次,美國利用朝鮮戰(zhàn)場大規(guī)模地試驗其細菌武器的各種效能,把朝鮮戰(zhàn)場變成其新式武器和各種戰(zhàn)術的試驗場。

美軍將這些毒菌經(jīng)過人工培殖,附在蒼蠅、蚊子、跳蚤、螞蟻、蜘蛛、鼠、兔、鳥等動物身上,或附在棉花、食品、宣傳品等雜物上,制成細菌彈,由飛機投擲布撒,或由火炮發(fā)射布撒。

并多以污染水源、交通樞紐與居民集中點為目標,其危害對象除我軍人員及居民以外,還包括家禽、牲畜及農(nóng)作物。

每次實施行動時,美軍通常使用P-51型或B-26型飛機。當飛升到1500至2000米高度時,將液體的、用薄鐵板制作的圓筒狀的載有帶菌的昆蟲、動物的細菌彈自高空投下。

醫(yī)療人員經(jīng)檢驗查明:對方布撒的昆蟲和鼠雀等動物中帶有鼠疫桿菌、霍亂孤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共達10余種。

由于細菌武器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國際公法的大規(guī)模殘害人類的禁用武器。當中朝方面對其惡行進行揭露時,美國方面先是保持沉默,后來覺得進行細菌戰(zhàn)實在有悖于人性,害怕為國際社會所不齒,又開始為自身進行狡辯。

但是,中國新華社還陸續(xù)發(fā)布了親身執(zhí)行過細菌戰(zhàn)任務的伊納克、奎恩、許威布爾、馬胡林等25名美軍被俘飛行員,關于美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qū)進行細菌戰(zhàn)的供詞和公開信。其中有3人是上校軍銜,曾在美國空軍部長或空軍參謀長辦公室任過職,知道一些美國軍事當局關于在朝鮮實施細菌戰(zhàn)的決策情況。

據(jù)馬胡林和愛文斯的供詞說,還在1950年秋,美國侵略者便在積極準備在朝鮮使用細菌武器了。

當時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協(xié)同朝鮮人民軍作戰(zhàn),美國侵略軍接連吃敗仗的時候,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希望使用細菌武器來挽救侵朝戰(zhàn)爭失敗的前途。

當時的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空軍參謀長范頓伯、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海軍作戰(zhàn)部長薛爾曼,都認為細菌武器有效而便宜,應加以發(fā)展,并積極擬定在朝鮮使用細菌武器及其準備工作的計劃。這個計劃限令在1951年年底完成。

1951年冬天,美國侵略軍在朝鮮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決定和計劃,就是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做出的。這個決定是通過空軍參謀長范頓伯用密令發(fā)給東京遠東美軍總司令李奇微,經(jīng)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轉(zhuǎn)發(fā)給在朝鮮的第五航空隊司令埃弗雷斯特執(zhí)行的。

1952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范頓伯還曾親自到朝鮮來視察過一次細菌戰(zhàn)的效果。

這25名飛行員在中朝軍隊寬待戰(zhàn)俘政策的感召下,除供述了本人執(zhí)行細菌戰(zhàn)任務的細節(jié)情況外,還分別證實了情節(jié)大致相同的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關于在朝鮮實施細菌戰(zhàn)的決策情況。

這些事實真相的揭露,使美國政府遭到世界各國輿論的嚴厲譴責,也使他們更加處于狼狽不堪的被動境地。

這25名飛行員中有一位29歲的名叫奎恩的美國空軍中尉,他比較詳細交代了細菌戰(zhàn)培訓和投彈內(nèi)幕。

奎恩于1951年8月25日接到命令,到蘭格利空軍基地報到,學習如何駕駛B-26型機。他在那里待了8個星期,然后被送往史東曼兵營等候出國,在史東曼兵營他接受了傷寒、斑疹傷寒、霍亂及天花的防御接種。

之后,他們乘飛機離開美國,于1951年11月27日抵達日本羽田空運站,然后轉(zhuǎn)往朝鮮群山空軍基地。奎恩被分派在第三轟炸聯(lián)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該第三大隊包括三個中隊,即第八中隊,第九十中隊和第十三中隊,在群山就只有這一個大隊。

1951年12月17日,奎恩到第八中隊的傳令室報到,他看見布告牌上有他的名字,叫他第二天9時去聽課。

第二天,名字也在名單上的領航員拉蓀同奎恩一道去聽講了。這次講課是在地面學校大樓的一間寬敞的房子內(nèi)舉行的,那里可以擺滿30個人的座位。

但教室里只有20個人,都是駕駛員和領航員。除奎恩和拉蓀之外,還有羅伯茲少尉、史瓦茲中尉、羅吉士中尉、華生中尉、郎恩上尉、達費上尉,這些人都是領航員;何瓦斯上尉、蘭德上尉、史密德中尉、皮生上尉、羅伯遜上尉、麥克阿立斯特中尉,他們都是駕駛員。

拉蓀和奎恩去喝了杯咖啡,遲到了幾分鐘,當他們趕去的時候,其他的人已經(jīng)在那兒了。

正在講話的那位上尉只好又給他們又重復說了一遍,這堂課是很重要而極其機密的,那位上尉要求他們要仔細聽講,課后不準討論,甚至在他們自己中間也不得討論。

接著那位上尉就介紹那位講課的人。他說,講課的人是從日本來的,是一個專家。這位專家是一個非軍職人員,名叫阿西福克。

阿西福克是個中年人,40歲,瘦長個子,大部分頭發(fā)都掉了。

奎恩在提供的口供中說:

“他講課時首先告訴我們他講的是生物戰(zhàn)爭。他說生物戰(zhàn)爭是件可怕的事情,本不應該去想到它。但是在原子彈時代,科學的進展是那樣迅速,我們必須準備隨機應變。他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將來事態(tài)如何變化,我們必須準備自衛(wèi),我們也必須知道在必要的時候如何進行細菌戰(zhàn)。他說,他研究細菌戰(zhàn)已有多年,他愿意提供給我們必須具有的知識。”

阿西??烁嬖V他們說,傳播細菌的方法非常之多,細菌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撒布,撒布的設備也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

他還告訴奎恩他們,不能單獨空投細菌,因為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之下,細菌在60秒鐘之內(nèi)就會死亡。

然而,細菌可以借多種不同的昆蟲和嚙齒類的動物而傳播。這些昆蟲和嚙齒類動物已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培養(yǎng)了好幾代,所以選擇它們是因為它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即使在最不利的條件下都能夠生存。

接下來,他舉出幾種傳播細菌的方法,如利用灰塵像煙幕一樣的放出去。細菌可以利用船只駛近海岸,在海風吹向岸上時同樣地可以傳播。細菌也可以利用低飛的噴氣式飛機散布。他的意思是指任何類型的噴氣式飛機。

阿西??擞终f,細菌可以利用附著在衣服上的蟲子、跳蚤、蒼蠅、虱子和蚊子而傳播。這些蟲子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投下,如用盒子,盒子在陽光下變得很容易破碎,可讓蟲子爬出來,也可以用炸彈投下。

接下來,阿西??嗽敿毜刂v述了用炸彈傳播細菌的方法。他拿出一張繪有噴氣式飛機F-84的圖片讓奎恩等人看,那飛機正在用翼尖上的油箱噴射出帶有細菌的灰塵。

他還拿出一張有蟲子的舊衣服的照片給奎恩等人看,那些蟲子看起來像蒼蠅和虱子,在衣服內(nèi)爬著,他們在衣服內(nèi)可以保持得很溫暖。

0阿西??苏f,這些蟲子也可以是經(jīng)過挑選而培養(yǎng)的,以便它們可以耐寒,并且不吃東西也能活得很長久。

然后他又拿出一些可以用來投擲細菌的炸彈照片給他們看。這些炸彈除了沒有信管之外,與他們平常所攜載的500磅普通炸彈極為相像。

阿西??苏f,炸彈的大小和形狀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里面所裝的東西。他還說炸彈是封了口的,自飛機上丟下后口才打開,所以用這種法攜帶的細菌是很安全的。

他還展示了一張500磅炸彈的照片,彈殼很薄,不到四分之一英寸厚。他說,這些炸彈仍在實驗的階段,有好幾種。

阿西福克又拿出第二張照片給他們看,這上面的炸彈觸地時便分裂為兩半。另外一個炸彈在背后有門,炸彈觸地時便會打開。

這些門是由一個很小的電動馬達打開的,這個電動馬達和一個電池相連,電池在炸彈著地時才起作用。在炸彈觸地以前,電池的金屬板是用一片薄薄的塑膠片與液體隔開的。炸彈撞地的力量足以使液體沖塑膠片,這樣液體便涂滿了電池的金屬板,馬達于是便將炸彈的門都打開。

阿西??擞帜靡粡堈◤椪掌o他們看,在觸地時那炸彈的尾部就和炸彈體分開。所有他給他們看的圖片中的炸彈,看起來都做得像普通的500磅炸彈一樣,但沒有一個是裝有信管的。

阿西??苏f,也有些炸彈可在天空中裂開,裝在盒子內(nèi)的蟲子可以在落地之前散布在面積較大的土地上。

阿西??烁嬖V他們,這些盒子在陽光下會變得很易于破裂,蟲子、蒼蠅、跳蚤、蚊子可以爬出來。他給學員們看的3個炸彈的構(gòu)造都是一樣的,都像500磅炸彈,彈殼很薄。給他們看的第一個炸彈是裂成兩半的;第二個在背后近尾部有門;第三個的尾部已離開了炸彈體。

在天空中裂開的炸彈是用普通鋼絲鉤在翼下的炸彈夾上的。炸彈頭部有一個小螺旋槳,因有鋼絲鉤住,小螺旋槳在炸彈丟下以前不能旋轉(zhuǎn)。

炸彈一丟,鋼絲留在飛機上,小螺旋槳就可以自由轉(zhuǎn)動了。螺旋槳帶動一個發(fā)電機,發(fā)電機輸送電力給一個小的電馬達,正像前面所說明的馬達一樣,它首先打開背后的3個門,然后打開炸彈前面的一個門。

從炸彈中吹過的風力足以將盒子吹出來,盒子就散落下來。奎恩后來交代說:“他沒有把這種炸彈的圖片給我們看,解釋得也很少。”

接下來,阿西??擞种v述如何撒布細菌。阿西??苏f,差不多任何蟲子都可以用來撒布細菌,但他將只講了其中的幾種。

阿西??苏f:“鼠疫可以由老鼠傳播,但是雖可空投老鼠卻并不必要。細菌可以放在任何東西內(nèi)投下,只要老鼠能夠并且會鉆進去,這樣老鼠便會帶有細菌。蟲子很容易投擲,它們可以帶許多細菌。蒼蠅可以帶斑疹傷寒菌和霍亂菌,跳蚤可以帶鼠疫菌。蚊子可以帶各種引起熱癥的病菌,如黃熱病、傷寒、瘧疾和腦炎。”

“腦炎這種病尚無有效療法。腦炎又名日本乙型腦炎,是日本軍隊中害的一種病,由日本軍隊首次帶到朝鮮的。現(xiàn)在尚不大知道如何與它斗爭,預防的方法和預防瘧疾相同。”

他說,他愿講一講瘧疾如何傳播,并說其他的發(fā)熱癥狀是通過相似的方法,由蚊子去傳播的。

他讓奎恩等人看一張蚊子的大圖片。他說這些蚊子本來沒有害處,但它們?nèi)绻Я撕Ο懠驳牟∪嘶蛟趯嶒炇覂?nèi)染上了瘧疾菌那就有害了。

蚊子咬人時,內(nèi)管和外管都插在人體內(nèi)。蚊子用內(nèi)管吸血,同時用外管向人體內(nèi)注射一種唾液。如果蚊子是染了細菌的,細菌就隨唾液注入被咬的人的身體,他就要得病。他說,飯廳墻上所貼的說明如何防止腦炎的宣傳畫,并不是用來裝飾的。

他說,我們必須遵守所有保持清潔的規(guī)定,尤其是在未來的幾個月中。當發(fā)給我們服用藥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服用,而不應該把它丟掉。他說,我們必須按時進行防疫注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事情,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懼怕的了。這次講授從九時開始,快到十一時才完畢。

我們都注意到了細菌彈是不會爆炸的,它們是不爆炸的炸彈。

在12月31日的傳令會議上,作戰(zhàn)官告訴奎恩他們:當他們回來向情報組報告執(zhí)行命令的情況時,要報告所有不爆炸的炸彈。

1月3日14時,另外26名駕駛員,27名領航員,27名無線電轟炸手,和27名機械士,一同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報到。

奎恩那一組有羅吉士中尉為領航和賽爾為機械士。因為天氣很好的緣故,他們沒有帶無線電轟炸手,奎恩從布告板上抄下指派給他們的路線,這條路線是由沙里院至平壤,他們起飛的時間是2時30分。

奎恩在口供中說:

“例行的命令傳達會議開始了。在那次例行的傳令會議中,作戰(zhàn)官告訴我們,我們將聽到的一切,都是秘密;并且必須當做秘密處理。除了在我們自己中間外,不得談論。”

“接著情報官說給我們聽前一天晚上所看到的行車情況,以及有多少車輛已經(jīng)被炸壞和炸毀了。陸軍聯(lián)絡官向我們說明前線的情況,氣候官向我們報告氣候。其他的消息,風向和溫度都由領航員從布告板上抄下。在各方面看來,這很像是一個例行的任務。”

羅吉士、賽爾和奎恩于13時5分時在大隊部作戰(zhàn)科會面了,奎恩進入了值夜班的作戰(zhàn)官的小房間,雷諾茲上尉在值班。

奎恩他們向雷諾茲上尉報告了自己的名字,雷諾茲上尉告訴他們說有一個特殊任務要他們?nèi)プ?。雷諾茲要求奎恩他們做任何事以前,應把機翼下的炸彈投在他們所敢于到達的盡能靠近平壤的地方。他還在壁上的地圖上指出一個地點,釘上了一枚紅針,這位置在平壤南5英里和那條主要的公路的東邊3英里。

雷諾茲說道:“這之后你們可以繼續(xù)你們例行的任務了,并且盡量提早把它完成,然后,回來向情報組報告。”

他還告訴奎恩應該在200英尺或者可能的話更低一點的高度去投下那些炸彈,不用去管它們爆炸不爆炸,它們都是不會爆炸的炸彈。

這時,奎恩想到了他們所聽過的關于細菌炸彈的演講,便問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雷諾茲說他不知道,并且說最好是按指示執(zhí)行任務,不必管為什么或者是什么,奎恩想那便是細菌彈了。

當奎恩他們走向飛機的時候,一個衛(wèi)兵迎接著他們,那時奎恩便斷定那些便是細菌彈了。衛(wèi)兵告訴他不必去管機翼下的炸彈,它們都已經(jīng)裝妥了。

當奎恩檢查飛機時,他對它們看了一下,便注意到領航員所說的“機翼下的炸彈都沒有任何信管”那句話是正確的。

他們彼此相看了一下,奎恩便說:“命令就是命令,我們只好讓它那樣吧!”

奎恩告訴領航員在何處投下這些炸彈,他便在他的地圖上做了記號。

他們在14時25分起飛,剛好在15時30分到達平壤南邊??鬓D(zhuǎn)向路的東面,正好在橋的南面,當他們到達200英尺時,羅吉士便說應該是這地方了,奎恩便投下那4個機翼下的炸彈,很快地一次一個地連續(xù)投下??骱髞斫淮?ldquo;它們都是不爆炸的炸彈,于是我們兩人便確定它們是細菌炸彈。”

他們在16時15分完成了其他的任務,并于17時10分回到群山降落。離開了飛機,在交回了裝備和報告飛機情況良好后,他們便直接走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情報組去報告執(zhí)行命令之情況。

奎恩他們報告道:“我們在所指示的地點離地200英尺的空中投下了4枚炸彈,它們都是不爆炸的炸彈。”

那個軍官便把這些記錄下來,以便在那天早晨交給情報官員。

1月10日14時,奎恩像平常一樣地在一次例行的傳達命令的會議中奉命在軍隅里和江界之間飛行。

奎恩這個組這次有史瓦茲中尉為領航員,賽爾軍曹為機械士。

他們的起飛時間是第二天2時。這個命令傳達會是例行公事,當奎恩在24時30分向作戰(zhàn)科報到時,他像平常一樣地進去在自己的名字旁簽了到,并獲悉這又是一次特殊的任務。

這次又是雷諾茲上尉值班。他記得奎恩已經(jīng)擔任過一次攜帶不會爆炸的炸彈的特殊任務,所以他便提起那件事來,并且告訴奎恩這次同那次的任務是同樣的。

不過這次奎恩只帶兩枚不會爆炸的炸彈,并應把它們投在軍隅里的東北,他并且在壁上的地圖上指出了那地點,是在軍隅里北3英里,在鐵路線東5英里。

同樣的在飛機旁邊他們又遇見了一個衛(wèi)兵,他說機翼下的炸彈已經(jīng)裝妥。

奎恩注意到這兩個機外攜帶的炸彈又沒有信管。

他告訴史瓦茲應該在何處做這個特殊的投擲,他們都知道自己所帶的是細菌彈。

這次,他們在2時起飛,于3時25分到達軍隅里。奎恩按照史瓦茲所指點的方向轉(zhuǎn)了彎,并降到200英尺的高度投下了那兩枚炸彈。它們是不爆炸的炸彈。

他們盡可能快地完成了其他的任務,到4時10分時便開始飛回群山,5時25分在群山降落,在交回裝備,并告訴他們飛機情況良好之后,我們便到作戰(zhàn)科情報組報告已經(jīng)投了兩枚不爆炸的炸彈,并且說明是在哪里投下的。那個軍官把它記了下來,以便交給情報官員。

這些飛行員的坦白交代,更讓美軍的細菌戰(zhàn)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茖W家緊急研制抗菌藥

在確定了美軍投擲的細菌以后,科學家開始忙著尋找治療藥物了。

抗美援朝開始后,東北制藥廠的研究室搬遷到白城子。

1952年3月8日前后,李承楨突然接到廠部給他打的電話,通知他馬上整理好行裝,帶上資料去沈陽。晚上在火車站候車室,廠里有10來個人同行,李承楨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緊急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李承楨來到了總廠,廠里安排他住在過去為生化藥廠來的干部建造的新房子里。

吃過早飯后龍廠長把李承楨單獨叫到他的辦公室,研究室主任郭豐文已經(jīng)在那里了,龍廠長二話沒說就叫他們一起到東北衛(wèi)生部去開會。

會議由衛(wèi)生部副部長白介夫主持,內(nèi)容是朝鮮的美國軍隊在幾天之前發(fā)動了細菌戰(zhàn),空投了帶有細菌的昆蟲和動物?,F(xiàn)在要開展反細菌戰(zhàn)。

東北人民政府成立了防疫委員會,林楓為主任委員,一切工作都要為反細菌戰(zhàn)開綠燈,藥廠要立即生產(chǎn)和研究反細菌戰(zhàn)的藥物和殺蟲藥物。

由于情況緊急,領導要求馬上動員起來,開完會馬上執(zhí)行。

會議結(jié)束,李承楨他們回到廠里后,龍廠長宣布:

1、成立六六六車間,盧玉華為主任;

2、成立氯霉素研究小組,由沈家祥教授負責;

3、成立清水龍車間,放在研究室,由文曜技師負責;

4、DDT馬上正式生產(chǎn);

5、研究室馬上搬回沈陽,使用原二分廠的廠房開展工作。

李承楨知道合成六六六的方法,在紫外線照射下把氯氣通道苯里面就可以得到。

先做小實驗,李承楨從倉庫里找到一架醫(yī)用紫外線燈,反應進行得很順利。

可是李承楨沒想到紫外線對眼睛有害,沒有戴上防護鏡觀察試驗進行過程,當天沒有感覺到什么,可是睡了一個晚上之后,第二天早上起來時,李承楨覺得眼睛又酸又痛,還不停地流眼淚。

不單是李承楨,還有何友植等幾個和他一起做實驗的工人都是一樣。

龍廠長很關心這件事,他讓李承楨他們先休息一下,下午到醫(yī)務所去治療。不過到了中午,他們幾個人的眼睛都恢復了正常。

這下不敢馬虎了,李承楨他們領來了防護眼鏡后繼續(xù)做實驗,反應液經(jīng)過濃縮得到六六六,試驗成功了!盧玉華開始在一間空的廠房里面根據(jù)李承楨畫的草圖領著裝配工人施工。

苯通氯的反應器如何辦?開始從倉庫里找到幾支石英管,想用連續(xù)工藝法通氯,但是紫外線燈的功率太小,反應進行得很慢,放大試驗只好暫停。

真想不到,從反應器卸到蒸餾水瓶里面的通了氯的苯受到外面的太陽一曬馬上起了反應。

這下可好了,用太陽光作觸媒,不需要紫外線了,也不用反應器了。

于是,李承楨他們就在車間外面放上兩個長桌,架上10個10立升的圓底燒瓶,在太陽光下把氯氣通到苯里面。

反應進行的非常順利,只要通氯氣的玻璃管道被析出的六六六晶體堵塞了就是反應的終點。把反應完的料集中放到蒸餾罐里集中后蒸餾把多余的苯回收,六六六的結(jié)晶就得到了。當然玻璃瓶里面要留一點點反應液作為反應的誘導載體,否則反應是不會馬上進行的。

龍廠長給定下了規(guī)矩,大晴天工作,從太陽出來到太陽下山之間的時間是氯化的工作時間,沒有星期天,下雨天和陰天休息。

從3月份開始做實驗和準備工作,4月份安裝,5月份生產(chǎn),短短的16天生產(chǎn)了6噸六六六,經(jīng)過北京中央藥檢所的化驗,γ體含量達到25?5%,質(zhì)量完全符合要求,馬上空運到朝鮮前線。

回到研究室,郭豐文主任讓沈家祥教授做氯霉素的研究,沈教授從大連帶來了幾個人,有張宴清,郭可義等3個人,任務是把對硝基乙苯用在三氧化鉻的觸媒下用氧氣或空氣氧化成對硝基苯乙酮。

這是一條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合成對硝基苯乙酮的方法??磥砗孟窈芎唵?,但是氧化過程不理想,轉(zhuǎn)化率只有17%。

李承楨感到這個方法有問題,就到圖書館查《美國化學文摘》,結(jié)果被他看到了一個合成苯乙酮的方法,用高錳酸鉀在硫酸錳為觸媒,在水介質(zhì)中50度反應即可把乙苯氧化成苯乙酮。

李承楨用對硝基乙苯作了實驗,果然得到了對硝基苯乙酮。

李承楨把試驗結(jié)果告訴了郭豐文,他的意見還是繼續(xù)用氧氣氧化的方法完成試驗,這個方法交給湯菲烈來完成。

果然,湯菲烈完成了對硝基苯乙酮的放大合成,提供原料給下面的溴化和成鹽兩步反應。

李承楨查閱了文獻資料,看到類似的氧化反應中有自由基產(chǎn)生,而氧化反應所產(chǎn)生的水會破壞自由基,所以反應不能進行完善。

看了這篇文獻,李承楨馬上把試驗裝置進行了改裝,把反應產(chǎn)生的水從反應液中除掉,轉(zhuǎn)化率很快提高了,從原來的17%提高到80%,得到了用氧氣氧化法合成的對硝基苯乙酮。

沈家祥非常高興,對在反應機制上的自由基反應理論的設想加以肯定。

李承楨設想的自由基反應理論的論文摘要后來由郭豐文在全國藥學會1956年第二次全會上代替李承楨宣讀。

到了1952年底,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氯霉素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完成了,開始中型放大生產(chǎn),李承楨到分析室繼續(xù)進行氯霉素質(zhì)量標準的研究并完成了含量測定的比色法,這個質(zhì)量標準和含量測定方法通過了衛(wèi)生部中央藥品鑒定所的批準,氯霉素開始批量供應朝鮮前線和國內(nèi)市場。

東北制藥廠把所有的反細菌戰(zhàn)的任務全部完成了,美國瘟疫將軍李奇微不久被迫下臺。

一、遭遇細菌武器

●李廣福就走近瞧了瞧,令他感到吃驚的是在那片雪地上爬滿了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等昆蟲。

●離開了飛機,在交回了裝備和報告飛機情況良好后,他們便直接走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情報組去報告執(zhí)行命令之情況。

●李承楨馬上把試驗裝置進行了改裝,把反應產(chǎn)生的水從反應液中除掉,轉(zhuǎn)化率很快提高了。

● 遭遇細菌武器

共和國的歷程?正義絞索志愿軍遭遇不明昆蟲困擾

1952年1月27日夜間,志愿軍第四十二軍的駐守地朝鮮鐵原郡,美國飛機多批次地在陣地上空低空盤旋,但是令志愿軍感到奇怪的是他們沒有像往常那樣俯沖投彈。

第二天早晨,第三七五團戰(zhàn)士李廣福在外出執(zhí)行任務途中,忽然看到在金谷里山坡的雪地上有一片黑乎乎的東西,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于是,李廣福就走近瞧了瞧,令他感到吃驚的是在那片雪地上爬滿了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等昆蟲,散布面積大約有200米長、100米寬。

“奇怪,這么冷的天,怎么會有蒼蠅和蜘蛛呢?”李廣福一邊走一邊輕輕地念叨著。

回到部隊后,他立即向首長報告了這件事。

不久,第三七五團又在外遠地、龍沼洞、龍水洞等地也發(fā)現(xiàn)了大批昆蟲,形似虱子、黑蠅或蜘蛛,但又不完全相似,散布面積大約有6平方公里,當?shù)鼐用穸疾徽J識這種蟲子。

四十二軍首長認為:“此蟲發(fā)生可疑,數(shù)地同時發(fā)生,較集中密集大,可能是美軍散布的細菌蟲。”

雖然發(fā)現(xiàn)了異常情況,但是由于四十二軍衛(wèi)生技術設備和水平十分有限,他們還無法確認這些昆蟲是否帶有細菌。他們把這種情況迅速向志愿軍司令部作了報告。

志愿軍總部在接到報告以后,彭德懷司令員當天即打電話給第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并指示他們采取堅決措施,消滅昆蟲。

志愿軍后勤司令部除要求采取緊急消毒預防措施外,并要求第四十二軍寫出詳細的書面報告,上送昆蟲標本,請專家鑒別。

2月6日,志愿軍司令部向各部隊轉(zhuǎn)發(fā)第四十二軍關于發(fā)現(xiàn)異常昆蟲的報告,要求各部隊在駐地進行檢查,查看有無同類昆蟲存在,并要求各崗哨嚴密注意美軍飛機投擲物品,發(fā)現(xiàn)可疑征候立即報告。

同時,志愿軍司令部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了匯報。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接到志愿軍的報告后,同樣非常重視。除指示志愿軍司令部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進行防疫工作外,還派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防疫處副處長馬克親率細菌專家魏曦、寄生蟲專家何琦于12日前往朝鮮實地了解情況,對相關昆蟲標本進行培養(yǎng)化驗,指導志愿軍部隊的防疫工作。

此后數(shù)日,志愿軍部隊連續(xù)在朝鮮前方和后方多處發(fā)現(xiàn)美軍投擲的蜘蛛、蒼蠅、跳蚤等昆蟲。

到2月1日,第四十二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九軍和第十九兵團部隊駐地已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達8起,昆蟲密度最高的地方達到每平方米1000只。

當時的朝鮮正值一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jié),大量昆蟲的反季節(jié)出現(xiàn),并且出現(xiàn)在美國飛機經(jīng)過的地區(qū),在飛機低飛盤旋后出現(xiàn),情況異常。

雖然暫時無法證明這些昆蟲就是美國飛機所投擲,但可能性極大。

接下來,志愿軍部隊要做的就是一面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應對,一面等待專家們的化驗結(jié)果了。美軍飛行員交代細菌武器

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現(xiàn)的昆蟲,正是美國侵略者在侵朝戰(zhàn)爭期間,對朝鮮和中國進行的細菌戰(zhàn)。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即開始了對細菌武器的研究與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更是積極擴充在各地的機構(gòu)和工廠,加快研究和制造細菌武器的步伐。從日本和德國等戰(zhàn)敗國大肆搜羅細菌武器試驗制造的設備、人力和技術資料。

1949年初,曾任美國陸軍軍事化學部部長的懷特吹噓說:“美國在研究細菌戰(zhàn)爭武器方面已使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這次,美國利用朝鮮戰(zhàn)場大規(guī)模地試驗其細菌武器的各種效能,把朝鮮戰(zhàn)場變成其新式武器和各種戰(zhàn)術的試驗場。

美軍將這些毒菌經(jīng)過人工培殖,附在蒼蠅、蚊子、跳蚤、螞蟻、蜘蛛、鼠、兔、鳥等動物身上,或附在棉花、食品、宣傳品等雜物上,制成細菌彈,由飛機投擲布撒,或由火炮發(fā)射布撒。

并多以污染水源、交通樞紐與居民集中點為目標,其危害對象除我軍人員及居民以外,還包括家禽、牲畜及農(nóng)作物。

每次實施行動時,美軍通常使用P-51型或B-26型飛機。當飛升到1500至2000米高度時,將液體的、用薄鐵板制作的圓筒狀的載有帶菌的昆蟲、動物的細菌彈自高空投下。

醫(yī)療人員經(jīng)檢驗查明:對方布撒的昆蟲和鼠雀等動物中帶有鼠疫桿菌、霍亂孤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共達10余種。

由于細菌武器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國際公法的大規(guī)模殘害人類的禁用武器。當中朝方面對其惡行進行揭露時,美國方面先是保持沉默,后來覺得進行細菌戰(zhàn)實在有悖于人性,害怕為國際社會所不齒,又開始為自身進行狡辯。

但是,中國新華社還陸續(xù)發(fā)布了親身執(zhí)行過細菌戰(zhàn)任務的伊納克、奎恩、許威布爾、馬胡林等25名美軍被俘飛行員,關于美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qū)進行細菌戰(zhàn)的供詞和公開信。其中有3人是上校軍銜,曾在美國空軍部長或空軍參謀長辦公室任過職,知道一些美國軍事當局關于在朝鮮實施細菌戰(zhàn)的決策情況。

據(jù)馬胡林和愛文斯的供詞說,還在1950年秋,美國侵略者便在積極準備在朝鮮使用細菌武器了。

當時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協(xié)同朝鮮人民軍作戰(zhàn),美國侵略軍接連吃敗仗的時候,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希望使用細菌武器來挽救侵朝戰(zhàn)爭失敗的前途。

當時的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空軍參謀長范頓伯、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海軍作戰(zhàn)部長薛爾曼,都認為細菌武器有效而便宜,應加以發(fā)展,并積極擬定在朝鮮使用細菌武器及其準備工作的計劃。這個計劃限令在1951年年底完成。

1951年冬天,美國侵略軍在朝鮮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決定和計劃,就是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做出的。這個決定是通過空軍參謀長范頓伯用密令發(fā)給東京遠東美軍總司令李奇微,經(jīng)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轉(zhuǎn)發(fā)給在朝鮮的第五航空隊司令埃弗雷斯特執(zhí)行的。

1952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范頓伯還曾親自到朝鮮來視察過一次細菌戰(zhàn)的效果。

這25名飛行員在中朝軍隊寬待戰(zhàn)俘政策的感召下,除供述了本人執(zhí)行細菌戰(zhàn)任務的細節(jié)情況外,還分別證實了情節(jié)大致相同的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關于在朝鮮實施細菌戰(zhàn)的決策情況。

這些事實真相的揭露,使美國政府遭到世界各國輿論的嚴厲譴責,也使他們更加處于狼狽不堪的被動境地。

這25名飛行員中有一位29歲的名叫奎恩的美國空軍中尉,他比較詳細交代了細菌戰(zhàn)培訓和投彈內(nèi)幕。

奎恩于1951年8月25日接到命令,到蘭格利空軍基地報到,學習如何駕駛B-26型機。他在那里待了8個星期,然后被送往史東曼兵營等候出國,在史東曼兵營他接受了傷寒、斑疹傷寒、霍亂及天花的防御接種。

之后,他們乘飛機離開美國,于1951年11月27日抵達日本羽田空運站,然后轉(zhuǎn)往朝鮮群山空軍基地??鞅环峙稍诘谌Z炸聯(lián)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該第三大隊包括三個中隊,即第八中隊,第九十中隊和第十三中隊,在群山就只有這一個大隊。

1951年12月17日,奎恩到第八中隊的傳令室報到,他看見布告牌上有他的名字,叫他第二天9時去聽課。

第二天,名字也在名單上的領航員拉蓀同奎恩一道去聽講了。這次講課是在地面學校大樓的一間寬敞的房子內(nèi)舉行的,那里可以擺滿30個人的座位。

但教室里只有20個人,都是駕駛員和領航員。除奎恩和拉蓀之外,還有羅伯茲少尉、史瓦茲中尉、羅吉士中尉、華生中尉、郎恩上尉、達費上尉,這些人都是領航員;何瓦斯上尉、蘭德上尉、史密德中尉、皮生上尉、羅伯遜上尉、麥克阿立斯特中尉,他們都是駕駛員。

拉蓀和奎恩去喝了杯咖啡,遲到了幾分鐘,當他們趕去的時候,其他的人已經(jīng)在那兒了。

正在講話的那位上尉只好又給他們又重復說了一遍,這堂課是很重要而極其機密的,那位上尉要求他們要仔細聽講,課后不準討論,甚至在他們自己中間也不得討論。

接著那位上尉就介紹那位講課的人。他說,講課的人是從日本來的,是一個專家。這位專家是一個非軍職人員,名叫阿西???。

阿西??耸莻€中年人,40歲,瘦長個子,大部分頭發(fā)都掉了。

奎恩在提供的口供中說:

“他講課時首先告訴我們他講的是生物戰(zhàn)爭。他說生物戰(zhàn)爭是件可怕的事情,本不應該去想到它。但是在原子彈時代,科學的進展是那樣迅速,我們必須準備隨機應變。他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將來事態(tài)如何變化,我們必須準備自衛(wèi),我們也必須知道在必要的時候如何進行細菌戰(zhàn)。他說,他研究細菌戰(zhàn)已有多年,他愿意提供給我們必須具有的知識。”

阿西??烁嬖V他們說,傳播細菌的方法非常之多,細菌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撒布,撒布的設備也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

他還告訴奎恩他們,不能單獨空投細菌,因為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之下,細菌在60秒鐘之內(nèi)就會死亡。

然而,細菌可以借多種不同的昆蟲和嚙齒類的動物而傳播。這些昆蟲和嚙齒類動物已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培養(yǎng)了好幾代,所以選擇它們是因為它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即使在最不利的條件下都能夠生存。

接下來,他舉出幾種傳播細菌的方法,如利用灰塵像煙幕一樣的放出去。細菌可以利用船只駛近海岸,在海風吹向岸上時同樣地可以傳播。細菌也可以利用低飛的噴氣式飛機散布。他的意思是指任何類型的噴氣式飛機。

阿西??擞终f,細菌可以利用附著在衣服上的蟲子、跳蚤、蒼蠅、虱子和蚊子而傳播。這些蟲子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投下,如用盒子,盒子在陽光下變得很容易破碎,可讓蟲子爬出來,也可以用炸彈投下。

接下來,阿西??嗽敿毜刂v述了用炸彈傳播細菌的方法。他拿出一張繪有噴氣式飛機F-84的圖片讓奎恩等人看,那飛機正在用翼尖上的油箱噴射出帶有細菌的灰塵。

他還拿出一張有蟲子的舊衣服的照片給奎恩等人看,那些蟲子看起來像蒼蠅和虱子,在衣服內(nèi)爬著,他們在衣服內(nèi)可以保持得很溫暖。

0阿西??苏f,這些蟲子也可以是經(jīng)過挑選而培養(yǎng)的,以便它們可以耐寒,并且不吃東西也能活得很長久。

然后他又拿出一些可以用來投擲細菌的炸彈照片給他們看。這些炸彈除了沒有信管之外,與他們平常所攜載的500磅普通炸彈極為相像。

阿西??苏f,炸彈的大小和形狀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里面所裝的東西。他還說炸彈是封了口的,自飛機上丟下后口才打開,所以用這種法攜帶的細菌是很安全的。

他還展示了一張500磅炸彈的照片,彈殼很薄,不到四分之一英寸厚。他說,這些炸彈仍在實驗的階段,有好幾種。

阿西??擞帜贸龅诙堈掌o他們看,這上面的炸彈觸地時便分裂為兩半。另外一個炸彈在背后有門,炸彈觸地時便會打開。

這些門是由一個很小的電動馬達打開的,這個電動馬達和一個電池相連,電池在炸彈著地時才起作用。在炸彈觸地以前,電池的金屬板是用一片薄薄的塑膠片與液體隔開的。炸彈撞地的力量足以使液體沖塑膠片,這樣液體便涂滿了電池的金屬板,馬達于是便將炸彈的門都打開。

阿西??擞帜靡粡堈◤椪掌o他們看,在觸地時那炸彈的尾部就和炸彈體分開。所有他給他們看的圖片中的炸彈,看起來都做得像普通的500磅炸彈一樣,但沒有一個是裝有信管的。

阿西??苏f,也有些炸彈可在天空中裂開,裝在盒子內(nèi)的蟲子可以在落地之前散布在面積較大的土地上。

阿西福克告訴他們,這些盒子在陽光下會變得很易于破裂,蟲子、蒼蠅、跳蚤、蚊子可以爬出來。他給學員們看的3個炸彈的構(gòu)造都是一樣的,都像500磅炸彈,彈殼很薄。給他們看的第一個炸彈是裂成兩半的;第二個在背后近尾部有門;第三個的尾部已離開了炸彈體。

在天空中裂開的炸彈是用普通鋼絲鉤在翼下的炸彈夾上的。炸彈頭部有一個小螺旋槳,因有鋼絲鉤住,小螺旋槳在炸彈丟下以前不能旋轉(zhuǎn)。

炸彈一丟,鋼絲留在飛機上,小螺旋槳就可以自由轉(zhuǎn)動了。螺旋槳帶動一個發(fā)電機,發(fā)電機輸送電力給一個小的電馬達,正像前面所說明的馬達一樣,它首先打開背后的3個門,然后打開炸彈前面的一個門。

從炸彈中吹過的風力足以將盒子吹出來,盒子就散落下來。奎恩后來交代說:“他沒有把這種炸彈的圖片給我們看,解釋得也很少。”

接下來,阿西??擞种v述如何撒布細菌。阿西福克說,差不多任何蟲子都可以用來撒布細菌,但他將只講了其中的幾種。

阿西??苏f:“鼠疫可以由老鼠傳播,但是雖可空投老鼠卻并不必要。細菌可以放在任何東西內(nèi)投下,只要老鼠能夠并且會鉆進去,這樣老鼠便會帶有細菌。蟲子很容易投擲,它們可以帶許多細菌。蒼蠅可以帶斑疹傷寒菌和霍亂菌,跳蚤可以帶鼠疫菌。蚊子可以帶各種引起熱癥的病菌,如黃熱病、傷寒、瘧疾和腦炎。”

“腦炎這種病尚無有效療法。腦炎又名日本乙型腦炎,是日本軍隊中害的一種病,由日本軍隊首次帶到朝鮮的?,F(xiàn)在尚不大知道如何與它斗爭,預防的方法和預防瘧疾相同。”

他說,他愿講一講瘧疾如何傳播,并說其他的發(fā)熱癥狀是通過相似的方法,由蚊子去傳播的。

他讓奎恩等人看一張蚊子的大圖片。他說這些蚊子本來沒有害處,但它們?nèi)绻Я撕Ο懠驳牟∪嘶蛟趯嶒炇覂?nèi)染上了瘧疾菌那就有害了。

蚊子咬人時,內(nèi)管和外管都插在人體內(nèi)。蚊子用內(nèi)管吸血,同時用外管向人體內(nèi)注射一種唾液。如果蚊子是染了細菌的,細菌就隨唾液注入被咬的人的身體,他就要得病。他說,飯廳墻上所貼的說明如何防止腦炎的宣傳畫,并不是用來裝飾的。

他說,我們必須遵守所有保持清潔的規(guī)定,尤其是在未來的幾個月中。當發(fā)給我們服用藥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服用,而不應該把它丟掉。他說,我們必須按時進行防疫注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事情,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懼怕的了。這次講授從九時開始,快到十一時才完畢。

我們都注意到了細菌彈是不會爆炸的,它們是不爆炸的炸彈。

在12月31日的傳令會議上,作戰(zhàn)官告訴奎恩他們:當他們回來向情報組報告執(zhí)行命令的情況時,要報告所有不爆炸的炸彈。

1月3日14時,另外26名駕駛員,27名領航員,27名無線電轟炸手,和27名機械士,一同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報到。

奎恩那一組有羅吉士中尉為領航和賽爾為機械士。因為天氣很好的緣故,他們沒有帶無線電轟炸手,奎恩從布告板上抄下指派給他們的路線,這條路線是由沙里院至平壤,他們起飛的時間是2時30分。

奎恩在口供中說:

“例行的命令傳達會議開始了。在那次例行的傳令會議中,作戰(zhàn)官告訴我們,我們將聽到的一切,都是秘密;并且必須當做秘密處理。除了在我們自己中間外,不得談論。”

“接著情報官說給我們聽前一天晚上所看到的行車情況,以及有多少車輛已經(jīng)被炸壞和炸毀了。陸軍聯(lián)絡官向我們說明前線的情況,氣候官向我們報告氣候。其他的消息,風向和溫度都由領航員從布告板上抄下。在各方面看來,這很像是一個例行的任務。”

羅吉士、賽爾和奎恩于13時5分時在大隊部作戰(zhàn)科會面了,奎恩進入了值夜班的作戰(zhàn)官的小房間,雷諾茲上尉在值班。

奎恩他們向雷諾茲上尉報告了自己的名字,雷諾茲上尉告訴他們說有一個特殊任務要他們?nèi)プ觥@字Z茲要求奎恩他們做任何事以前,應把機翼下的炸彈投在他們所敢于到達的盡能靠近平壤的地方。他還在壁上的地圖上指出一個地點,釘上了一枚紅針,這位置在平壤南5英里和那條主要的公路的東邊3英里。

雷諾茲說道:“這之后你們可以繼續(xù)你們例行的任務了,并且盡量提早把它完成,然后,回來向情報組報告。”

他還告訴奎恩應該在200英尺或者可能的話更低一點的高度去投下那些炸彈,不用去管它們爆炸不爆炸,它們都是不會爆炸的炸彈。

這時,奎恩想到了他們所聽過的關于細菌炸彈的演講,便問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雷諾茲說他不知道,并且說最好是按指示執(zhí)行任務,不必管為什么或者是什么,奎恩想那便是細菌彈了。

當奎恩他們走向飛機的時候,一個衛(wèi)兵迎接著他們,那時奎恩便斷定那些便是細菌彈了。衛(wèi)兵告訴他不必去管機翼下的炸彈,它們都已經(jīng)裝妥了。

當奎恩檢查飛機時,他對它們看了一下,便注意到領航員所說的“機翼下的炸彈都沒有任何信管”那句話是正確的。

他們彼此相看了一下,奎恩便說:“命令就是命令,我們只好讓它那樣吧!”

奎恩告訴領航員在何處投下這些炸彈,他便在他的地圖上做了記號。

他們在14時25分起飛,剛好在15時30分到達平壤南邊。奎恩轉(zhuǎn)向路的東面,正好在橋的南面,當他們到達200英尺時,羅吉士便說應該是這地方了,奎恩便投下那4個機翼下的炸彈,很快地一次一個地連續(xù)投下??骱髞斫淮?ldquo;它們都是不爆炸的炸彈,于是我們兩人便確定它們是細菌炸彈。”

他們在16時15分完成了其他的任務,并于17時10分回到群山降落。離開了飛機,在交回了裝備和報告飛機情況良好后,他們便直接走向大隊部作戰(zhàn)科情報組去報告執(zhí)行命令之情況。

奎恩他們報告道:“我們在所指示的地點離地200英尺的空中投下了4枚炸彈,它們都是不爆炸的炸彈。”

那個軍官便把這些記錄下來,以便在那天早晨交給情報官員。

1月10日14時,奎恩像平常一樣地在一次例行的傳達命令的會議中奉命在軍隅里和江界之間飛行。

奎恩這個組這次有史瓦茲中尉為領航員,賽爾軍曹為機械士。

他們的起飛時間是第二天2時。這個命令傳達會是例行公事,當奎恩在24時30分向作戰(zhàn)科報到時,他像平常一樣地進去在自己的名字旁簽了到,并獲悉這又是一次特殊的任務。

這次又是雷諾茲上尉值班。他記得奎恩已經(jīng)擔任過一次攜帶不會爆炸的炸彈的特殊任務,所以他便提起那件事來,并且告訴奎恩這次同那次的任務是同樣的。

不過這次奎恩只帶兩枚不會爆炸的炸彈,并應把它們投在軍隅里的東北,他并且在壁上的地圖上指出了那地點,是在軍隅里北3英里,在鐵路線東5英里。

同樣的在飛機旁邊他們又遇見了一個衛(wèi)兵,他說機翼下的炸彈已經(jīng)裝妥。

奎恩注意到這兩個機外攜帶的炸彈又沒有信管。

他告訴史瓦茲應該在何處做這個特殊的投擲,他們都知道自己所帶的是細菌彈。

這次,他們在2時起飛,于3時25分到達軍隅里??靼凑帐吠咂澦更c的方向轉(zhuǎn)了彎,并降到200英尺的高度投下了那兩枚炸彈。它們是不爆炸的炸彈。

他們盡可能快地完成了其他的任務,到4時10分時便開始飛回群山,5時25分在群山降落,在交回裝備,并告訴他們飛機情況良好之后,我們便到作戰(zhàn)科情報組報告已經(jīng)投了兩枚不爆炸的炸彈,并且說明是在哪里投下的。那個軍官把它記了下來,以便交給情報官員。

這些飛行員的坦白交代,更讓美軍的細菌戰(zhàn)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茖W家緊急研制抗菌藥

在確定了美軍投擲的細菌以后,科學家開始忙著尋找治療藥物了。

抗美援朝開始后,東北制藥廠的研究室搬遷到白城子。

1952年3月8日前后,李承楨突然接到廠部給他打的電話,通知他馬上整理好行裝,帶上資料去沈陽。晚上在火車站候車室,廠里有10來個人同行,李承楨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緊急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李承楨來到了總廠,廠里安排他住在過去為生化藥廠來的干部建造的新房子里。

吃過早飯后龍廠長把李承楨單獨叫到他的辦公室,研究室主任郭豐文已經(jīng)在那里了,龍廠長二話沒說就叫他們一起到東北衛(wèi)生部去開會。

會議由衛(wèi)生部副部長白介夫主持,內(nèi)容是朝鮮的美國軍隊在幾天之前發(fā)動了細菌戰(zhàn),空投了帶有細菌的昆蟲和動物?,F(xiàn)在要開展反細菌戰(zhàn)。

東北人民政府成立了防疫委員會,林楓為主任委員,一切工作都要為反細菌戰(zhàn)開綠燈,藥廠要立即生產(chǎn)和研究反細菌戰(zhàn)的藥物和殺蟲藥物。

由于情況緊急,領導要求馬上動員起來,開完會馬上執(zhí)行。

會議結(jié)束,李承楨他們回到廠里后,龍廠長宣布:

1、成立六六六車間,盧玉華為主任;

2、成立氯霉素研究小組,由沈家祥教授負責;

3、成立清水龍車間,放在研究室,由文曜技師負責;

4、DDT馬上正式生產(chǎn);

5、研究室馬上搬回沈陽,使用原二分廠的廠房開展工作。

李承楨知道合成六六六的方法,在紫外線照射下把氯氣通道苯里面就可以得到。

先做小實驗,李承楨從倉庫里找到一架醫(yī)用紫外線燈,反應進行得很順利。

可是李承楨沒想到紫外線對眼睛有害,沒有戴上防護鏡觀察試驗進行過程,當天沒有感覺到什么,可是睡了一個晚上之后,第二天早上起來時,李承楨覺得眼睛又酸又痛,還不停地流眼淚。

不單是李承楨,還有何友植等幾個和他一起做實驗的工人都是一樣。

龍廠長很關心這件事,他讓李承楨他們先休息一下,下午到醫(yī)務所去治療。不過到了中午,他們幾個人的眼睛都恢復了正常。

這下不敢馬虎了,李承楨他們領來了防護眼鏡后繼續(xù)做實驗,反應液經(jīng)過濃縮得到六六六,試驗成功了!盧玉華開始在一間空的廠房里面根據(jù)李承楨畫的草圖領著裝配工人施工。

苯通氯的反應器如何辦?開始從倉庫里找到幾支石英管,想用連續(xù)工藝法通氯,但是紫外線燈的功率太小,反應進行得很慢,放大試驗只好暫停。

真想不到,從反應器卸到蒸餾水瓶里面的通了氯的苯受到外面的太陽一曬馬上起了反應。

這下可好了,用太陽光作觸媒,不需要紫外線了,也不用反應器了。

于是,李承楨他們就在車間外面放上兩個長桌,架上10個10立升的圓底燒瓶,在太陽光下把氯氣通到苯里面。

反應進行的非常順利,只要通氯氣的玻璃管道被析出的六六六晶體堵塞了就是反應的終點。把反應完的料集中放到蒸餾罐里集中后蒸餾把多余的苯回收,六六六的結(jié)晶就得到了。當然玻璃瓶里面要留一點點反應液作為反應的誘導載體,否則反應是不會馬上進行的。

龍廠長給定下了規(guī)矩,大晴天工作,從太陽出來到太陽下山之間的時間是氯化的工作時間,沒有星期天,下雨天和陰天休息。

從3月份開始做實驗和準備工作,4月份安裝,5月份生產(chǎn),短短的16天生產(chǎn)了6噸六六六,經(jīng)過北京中央藥檢所的化驗,γ體含量達到25?5%,質(zhì)量完全符合要求,馬上空運到朝鮮前線。

回到研究室,郭豐文主任讓沈家祥教授做氯霉素的研究,沈教授從大連帶來了幾個人,有張宴清,郭可義等3個人,任務是把對硝基乙苯用在三氧化鉻的觸媒下用氧氣或空氣氧化成對硝基苯乙酮。

這是一條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合成對硝基苯乙酮的方法??磥砗孟窈芎唵危茄趸^程不理想,轉(zhuǎn)化率只有17%。

李承楨感到這個方法有問題,就到圖書館查《美國化學文摘》,結(jié)果被他看到了一個合成苯乙酮的方法,用高錳酸鉀在硫酸錳為觸媒,在水介質(zhì)中50度反應即可把乙苯氧化成苯乙酮。

李承楨用對硝基乙苯作了實驗,果然得到了對硝基苯乙酮。

李承楨把試驗結(jié)果告訴了郭豐文,他的意見還是繼續(xù)用氧氣氧化的方法完成試驗,這個方法交給湯菲烈來完成。

果然,湯菲烈完成了對硝基苯乙酮的放大合成,提供原料給下面的溴化和成鹽兩步反應。

李承楨查閱了文獻資料,看到類似的氧化反應中有自由基產(chǎn)生,而氧化反應所產(chǎn)生的水會破壞自由基,所以反應不能進行完善。

看了這篇文獻,李承楨馬上把試驗裝置進行了改裝,把反應產(chǎn)生的水從反應液中除掉,轉(zhuǎn)化率很快提高了,從原來的17%提高到80%,得到了用氧氣氧化法合成的對硝基苯乙酮。

沈家祥非常高興,對在反應機制上的自由基反應理論的設想加以肯定。

李承楨設想的自由基反應理論的論文摘要后來由郭豐文在全國藥學會1956年第二次全會上代替李承楨宣讀。

到了1952年底,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氯霉素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完成了,開始中型放大生產(chǎn),李承楨到分析室繼續(xù)進行氯霉素質(zhì)量標準的研究并完成了含量測定的比色法,這個質(zhì)量標準和含量測定方法通過了衛(wèi)生部中央藥品鑒定所的批準,氯霉素開始批量供應朝鮮前線和國內(nèi)市場。

東北制藥廠把所有的反細菌戰(zhàn)的任務全部完成了,美國瘟疫將軍李奇微不久被迫下臺。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