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1:41

●作者說:“我同大家一樣,為我們黨和人民失去這樣一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而深感痛惜,更為我們黨的隊伍中涌現(xiàn)出這樣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而倍感自豪!”

●《人民日報》編者按說:“連日來,孔繁森同志的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人民日報》社論說:“我們黨需要千千萬萬個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為人民建功立業(yè)。”

● 中央號召

共和國故事?奉獻之歌

人民日報報道孔繁森事跡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詳細報道因公殉職的西藏阿里地區(qū)地委書記孔繁森的先進事跡。

這篇通訊的作者在序言中說:

近來,孔繁森的名字和他的模范事跡傳遍了神州大地,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我在西藏工作時,曾與繁森同志有過接觸,知道他的一些情況,特別是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志滿腔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他不幸以身殉職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同大家一樣,為我們黨和人民失去這樣一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而深感痛惜,更為我們黨的隊伍中涌現(xiàn)出這樣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而倍感自豪!

孔繁森同志是在黨的培養(yǎng)教育下,扎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中成長起來的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

作者還飽含深情地寫道: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當代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塑造起新時期黨的領導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奮斗之歌、創(chuàng)業(yè)之歌、奉獻之歌??追鄙镜氖论E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風是樸實的,但樸實中映射出奪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質(zhì)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凈化著人們的心靈,激勵著全黨同志為崇高的事業(yè)而奮斗不息……

作者還充滿敬意地談到孔繁森的崇高境界,他說:“孔繁森同志心里總是牽掛著人民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為人民而活著,為人民而奮斗,為人民而獻身??追鄙J為,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人愛的最高境界卻是愛人民。”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還發(fā)表了題為《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社論。社論說:

在西藏高原,在齊魯大地,幾個月來,一個響亮的名字傳遍了城鄉(xiāng),印入了眾人心田,激起了層層波濤,這個名字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區(qū)地委書記。他兩次赴藏,歷時10載,為西藏的建設、發(fā)展和穩(wěn)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

人民群眾熱愛他、敬佩他、懷念他、學習他,稱他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

今天,本報發(fā)表了孔繁森同志事跡的長篇通訊,希望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認真讀一讀,認真想一想,更好地發(fā)揚新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實際行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社論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同志一再教導我們,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孔繁森同志是發(fā)揚四有精神的模范。

我們黨需要千千萬萬個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為人民建功立業(yè)。應當說,在今天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物質(zhì)生活條件比過去大大改善的情況下,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更加需要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是任何民族、任何時代所不可缺少的。

社論要求廣大干部學習孔繁森同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

4月10日,《人民日報》在編者按中說:

連日來,孔繁森同志的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從喜馬拉雅到泰山腳下,從長白山麓到珠江兩岸,人們?yōu)榭追鄙氖论E而流淚、而激動……

斯人遠去,紙短情長。愿孔繁森的精神激勵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勤勤懇懇地奉獻。祖國的建設事業(yè)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光和熱。

孔繁森同志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不朽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和感召著西藏、山東和全國的人民。

與此同時,孔繁森的事跡在廣大群眾中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人們紛紛通過各種活動來悼念孔繁森,并且認真學習孔繁森的無私奉獻精神。

關于《人民日報》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寫作源起,還得從頭說起。

1994年秋,時任《光明日報》記者、《西藏日報》副總編輯的藏族益西加措借從拉薩市前去阿里地區(qū)休假之機,隨剛出席完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四屆六次全委(擴大)會后返回阿里的孔繁森深入措勤、改則、革吉三個高寒缺氧的阿里東部純牧業(yè)縣采訪。在9月23日,孔繁森率地、縣有關負責同志驅車赴阿里最貧困的改則縣玉扎鄉(xiāng)安排群眾生活。這是孔繁森第四次深入玉扎鄉(xiāng)體察民情,為牧民群眾辦好事。

一到玉扎鄉(xiāng),在鄉(xiāng)長索南達杰的帳篷內(nèi),孔繁森與地、縣負責同志一道,認真研究發(fā)展牧業(yè)生產(chǎn)和扶貧濟困的思路和措施,逐一落實對貧困戶的糧、款救濟。隨后,走村串戶,噓寒問暖,調(diào)查了解基層實情,先后給次仁群宗、桑旦頓珠、嘎拉措、努祖等20多位牧民醫(yī)病送藥。

孔繁森那種密切聯(lián)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總是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公仆情懷和領導風范,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出于記者的職業(yè)敏感,益西加措拍了一組珍貴的新聞圖片。到地區(qū)所在地獅泉河鎮(zhèn)后,益西加措就趕寫了通訊《拳拳公仆心》,刊登在《阿里報》上。

看到這篇報道后,孔繁森認真地對益西加措說:“還是多寫寫基層干部和農(nóng)牧民群眾,多宣傳報道在阿里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孔繁森語重心長的話,使益西加措再次深受教育和鼓舞。1994年10月12日,益西加措要去日土縣牧場探親。臨行前,向孔書記道別??追鄙脕硪幌滹嬃稀⒁幌淦【?,連聲囑咐帶給益西加措家人和鄉(xiāng)親們喝。誰知這是益西加措與孔繁森的最后一別。一個多月后,孔繁森在新疆考察途中不幸因車禍殉職。益西加措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深入阿里機關、牧場、農(nóng)莊、商店、學校、軍營、街道,廣泛收集、了解孔繁森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

1994年12月5日,益西加措?yún)⒓恿擞?000多名獅泉河鎮(zhèn)各族軍民自發(fā)舉行的悼念活動,拍下雪山含悲、江河嗚咽、花圈如海、哈達似雪的感人場面。

《光明日報》于1995年1月4日在頭版刊出了益西加措發(fā)自西藏的消息《援藏干部孔繁森殉職》,在當時中央大報中較早報道了孔繁森殉職的消息。

2月10日起,《西藏日報》陸續(xù)刊登益西加措采寫自阿里的系列通訊《孔繁森的故事》。同時,益西加措反映孔繁森生前深入阿里牧區(qū)調(diào)研的生動圖片也在《光明日報》、《民族畫報》、《中國西藏》、《黨史縱橫》、《西藏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

后來,益西加措所拍多幅圖片多次參加“孔繁森事跡展覽”,兩幅圖片于1995年10月29日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并被授予“捐贈文物證書”。時代需要孔繁森精神,人民呼喚孔繁森精神。在全國掀起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熱潮后,益西加措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宣傳報道孔繁森事跡的行列中。先后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我在阿里看到的孔繁森》、《告慰孔繁森:阿里變了》、《孔繁森與光明日報》、《像孔繁森那樣心系阿里》等通訊。在《西藏日報》上發(fā)表《孔繁森的足跡在延伸》、《孔繁森小學的風采》等稿件。這些稿件與收入《同在高原――懷念孔繁森》一書的長篇通訊《熱血冰山寫輝煌》較全面地介紹了孔繁森兩次進藏,歷時10載,為祖國邊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做出的突出貢獻和體現(xiàn)出的崇高精神,在全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1995年以來,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西藏日報記者、大眾日報記者于是聯(lián)合起來,采寫了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從中央到地方,對孔繁森事跡作了全面的報道,并出版了不少主題突出、內(nèi)容豐富的有關專著。

于是孔繁森事跡在全國得到迅速傳播,全國掀起了學習孔繁森的高潮。

中央通知開展學習孔繁森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出《關于開展向孔繁森學習活動的通知》。

通知高度評價了孔繁森的無私奉獻精神,《通知》說:

孔繁森同志是山東省進藏工作干部。他兩次赴西藏工作,生前任中共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委書記。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

孔繁森同志事事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恪盡職守,勤政為民,政績卓著,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他不愧是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在全體共產(chǎn)黨員和全體干部中廣泛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

《通知》還說:

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的千千萬萬個領導干部中的優(yōu)秀代表。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著重學習他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艱苦奮斗、知難而進的拚搏精神;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

不久,解放軍總政治部也發(fā)出通知,要求全軍廣泛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通知指出:

在全軍特別是黨員干部中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和軍委擴大會議精神,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增強部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0

在黨、政、軍發(fā)出學習孔繁森的通知后,全國迅速掀起了學習高潮。

如何在此基礎上唱響“公仆贊”,宣傳好孔繁森精神呢?益西加措覺得要從西藏和阿里的實際出發(fā),著重在挖掘“老西藏精神”的社會基礎、宣傳報道孔繁森精神延伸出的多個先進典型上下工夫。

1995年12月,益西加措在《黨建》發(fā)表通訊《阿里共產(chǎn)黨人頌》。這篇通訊以1950年8月進軍藏北、第二年5月28日因高山病和過度操勞犧牲在營地的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一團保衛(wèi)股股長、先遣連負責人李狄三和“進藏英雄先遣連”的感人事跡為背景,介紹了劉繼華、王惠生等一批共產(chǎn)黨人在阿里高原高舉共產(chǎn)主義旗幟、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實踐。

益西加措在《阿里共產(chǎn)黨人頌》中寫道:

李狄三、孔繁森……西藏阿里,那恢弘博大的高天廣地間,回響著許許多多共產(chǎn)黨員的名字。這片大地因他們而永恒,這里的天空因他們而湛藍。

李狄三說:“永遠跟黨走!”孔繁森說:“咱是黨的人!”共產(chǎn)黨人就是這樣在阿里高原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業(yè)績。

就阿里而言,這些正是孔繁森精神不斷升華的社會基礎,也是孔繁森精神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源泉。

江澤民李鵬為孔繁森題詞

1995年4月29日,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孔繁森親屬、孔繁森事跡報告團成員和參加采寫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

江澤民在會見時說:

孔繁森同志是我們?nèi)h的楷模。我們要像當年學習焦裕祿、學習雷鋒一樣,大力開展學習孔繁森同志事跡的活動。

5月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江澤民和李鵬關于學習孔繁森的題詞。

江澤民的題詞是:

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李鵬的題詞是:

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5月1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胡錦濤為《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書所作的序言。

1995年5月,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黨員干部之友》雜志社和《山東畫報》社聯(lián)合編輯的《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文集、畫冊及掛圖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西藏自治區(qū)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還未來得及領取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獎章轉交給他的愛人王慶芝。

中國文藝工作者懷著對孔繁森崇高的敬意,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拍攝了一部名為《孔繁森》的電影。

很快,“孔繁森”這個名字就響徹神州大地。他被人們稱為“新時期的雷鋒”、“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他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走入人民心中。

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有關孔繁森的專題晚會上,被孔繁森救助過的藏族失學女童大聲痛哭,呼喊著“叔叔,你快回來??!”

此情此景,感動無數(shù)的中國人。全國人民都飽含哀思與深情,以實際行動學習孔繁森

益西加措后來又采寫了長篇通訊《藏漢人民的好兒子群眾愛戴的好公仆――記自治區(qū)人民檢察院阿里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倪惠康》中,寫到:“在阿里,倪惠康和孔繁森同志一起共過事,他是一位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阿里人民親切地稱他是活著的孔繁森”。

在2004年6月7日,《西藏日報》在頭版頭條又刊登了益西加措寫的通訊《“親兄弟”――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縣委書記曹金華、縣長索巴多吉團結一心、共建邊疆紀實》。

報道開頭寫道: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他們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援藏干部的榜樣、民族團結的典范、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原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生前最喜歡的這段歌詞,如今被河北省援藏干部、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縣委書記曹金華和阿里地區(qū)土生土長的藏族干部、札達縣縣長索巴多吉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

后來,益西加措著文寫道:

我常想,能與像孔繁森這樣的先進人物接觸,能近距離地感受孔繁森的精神世界,能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孔繁森的事跡和風采,這是一名記者的榮幸。而我,更是珍惜這一似乎是歷史賦予的“使命”。

一、中央號召

●作者說:“我同大家一樣,為我們黨和人民失去這樣一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而深感痛惜,更為我們黨的隊伍中涌現(xiàn)出這樣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而倍感自豪!”

●《人民日報》編者按說:“連日來,孔繁森同志的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人民日報》社論說:“我們黨需要千千萬萬個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為人民建功立業(yè)。”

● 中央號召

共和國故事?奉獻之歌

人民日報報道孔繁森事跡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詳細報道因公殉職的西藏阿里地區(qū)地委書記孔繁森的先進事跡。

這篇通訊的作者在序言中說:

近來,孔繁森的名字和他的模范事跡傳遍了神州大地,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我在西藏工作時,曾與繁森同志有過接觸,知道他的一些情況,特別是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志滿腔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他不幸以身殉職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同大家一樣,為我們黨和人民失去這樣一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而深感痛惜,更為我們黨的隊伍中涌現(xiàn)出這樣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而倍感自豪!

孔繁森同志是在黨的培養(yǎng)教育下,扎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中成長起來的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

作者還飽含深情地寫道: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當代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塑造起新時期黨的領導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奮斗之歌、創(chuàng)業(yè)之歌、奉獻之歌??追鄙镜氖论E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風是樸實的,但樸實中映射出奪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質(zhì)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凈化著人們的心靈,激勵著全黨同志為崇高的事業(yè)而奮斗不息……

作者還充滿敬意地談到孔繁森的崇高境界,他說:“孔繁森同志心里總是牽掛著人民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為人民而活著,為人民而奮斗,為人民而獻身??追鄙J為,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人愛的最高境界卻是愛人民。”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還發(fā)表了題為《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社論。社論說:

在西藏高原,在齊魯大地,幾個月來,一個響亮的名字傳遍了城鄉(xiāng),印入了眾人心田,激起了層層波濤,這個名字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區(qū)地委書記。他兩次赴藏,歷時10載,為西藏的建設、發(fā)展和穩(wěn)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

人民群眾熱愛他、敬佩他、懷念他、學習他,稱他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

今天,本報發(fā)表了孔繁森同志事跡的長篇通訊,希望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認真讀一讀,認真想一想,更好地發(fā)揚新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實際行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社論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同志一再教導我們,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追鄙臼前l(fā)揚四有精神的模范。

我們黨需要千千萬萬個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為人民建功立業(yè)。應當說,在今天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物質(zhì)生活條件比過去大大改善的情況下,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更加需要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是任何民族、任何時代所不可缺少的。

社論要求廣大干部學習孔繁森同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

4月10日,《人民日報》在編者按中說:

連日來,孔繁森同志的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從喜馬拉雅到泰山腳下,從長白山麓到珠江兩岸,人們?yōu)榭追鄙氖论E而流淚、而激動……

斯人遠去,紙短情長。愿孔繁森的精神激勵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勤勤懇懇地奉獻。祖國的建設事業(yè)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光和熱。

孔繁森同志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不朽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和感召著西藏、山東和全國的人民。

與此同時,孔繁森的事跡在廣大群眾中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人們紛紛通過各種活動來悼念孔繁森,并且認真學習孔繁森的無私奉獻精神。

關于《人民日報》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寫作源起,還得從頭說起。

1994年秋,時任《光明日報》記者、《西藏日報》副總編輯的藏族益西加措借從拉薩市前去阿里地區(qū)休假之機,隨剛出席完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四屆六次全委(擴大)會后返回阿里的孔繁森深入措勤、改則、革吉三個高寒缺氧的阿里東部純牧業(yè)縣采訪。在9月23日,孔繁森率地、縣有關負責同志驅車赴阿里最貧困的改則縣玉扎鄉(xiāng)安排群眾生活。這是孔繁森第四次深入玉扎鄉(xiāng)體察民情,為牧民群眾辦好事。

一到玉扎鄉(xiāng),在鄉(xiāng)長索南達杰的帳篷內(nèi),孔繁森與地、縣負責同志一道,認真研究發(fā)展牧業(yè)生產(chǎn)和扶貧濟困的思路和措施,逐一落實對貧困戶的糧、款救濟。隨后,走村串戶,噓寒問暖,調(diào)查了解基層實情,先后給次仁群宗、桑旦頓珠、嘎拉措、努祖等20多位牧民醫(yī)病送藥。

孔繁森那種密切聯(lián)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總是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公仆情懷和領導風范,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出于記者的職業(yè)敏感,益西加措拍了一組珍貴的新聞圖片。到地區(qū)所在地獅泉河鎮(zhèn)后,益西加措就趕寫了通訊《拳拳公仆心》,刊登在《阿里報》上。

看到這篇報道后,孔繁森認真地對益西加措說:“還是多寫寫基層干部和農(nóng)牧民群眾,多宣傳報道在阿里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孔繁森語重心長的話,使益西加措再次深受教育和鼓舞。1994年10月12日,益西加措要去日土縣牧場探親。臨行前,向孔書記道別??追鄙脕硪幌滹嬃?、一箱啤酒,連聲囑咐帶給益西加措家人和鄉(xiāng)親們喝。誰知這是益西加措與孔繁森的最后一別。一個多月后,孔繁森在新疆考察途中不幸因車禍殉職。益西加措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深入阿里機關、牧場、農(nóng)莊、商店、學校、軍營、街道,廣泛收集、了解孔繁森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

1994年12月5日,益西加措?yún)⒓恿擞?000多名獅泉河鎮(zhèn)各族軍民自發(fā)舉行的悼念活動,拍下雪山含悲、江河嗚咽、花圈如海、哈達似雪的感人場面。

《光明日報》于1995年1月4日在頭版刊出了益西加措發(fā)自西藏的消息《援藏干部孔繁森殉職》,在當時中央大報中較早報道了孔繁森殉職的消息。

2月10日起,《西藏日報》陸續(xù)刊登益西加措采寫自阿里的系列通訊《孔繁森的故事》。同時,益西加措反映孔繁森生前深入阿里牧區(qū)調(diào)研的生動圖片也在《光明日報》、《民族畫報》、《中國西藏》、《黨史縱橫》、《西藏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

后來,益西加措所拍多幅圖片多次參加“孔繁森事跡展覽”,兩幅圖片于1995年10月29日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并被授予“捐贈文物證書”。時代需要孔繁森精神,人民呼喚孔繁森精神。在全國掀起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熱潮后,益西加措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宣傳報道孔繁森事跡的行列中。先后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我在阿里看到的孔繁森》、《告慰孔繁森:阿里變了》、《孔繁森與光明日報》、《像孔繁森那樣心系阿里》等通訊。在《西藏日報》上發(fā)表《孔繁森的足跡在延伸》、《孔繁森小學的風采》等稿件。這些稿件與收入《同在高原――懷念孔繁森》一書的長篇通訊《熱血冰山寫輝煌》較全面地介紹了孔繁森兩次進藏,歷時10載,為祖國邊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做出的突出貢獻和體現(xiàn)出的崇高精神,在全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1995年以來,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西藏日報記者、大眾日報記者于是聯(lián)合起來,采寫了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從中央到地方,對孔繁森事跡作了全面的報道,并出版了不少主題突出、內(nèi)容豐富的有關專著。

于是孔繁森事跡在全國得到迅速傳播,全國掀起了學習孔繁森的高潮。

中央通知開展學習孔繁森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出《關于開展向孔繁森學習活動的通知》。

通知高度評價了孔繁森的無私奉獻精神,《通知》說:

孔繁森同志是山東省進藏工作干部。他兩次赴西藏工作,生前任中共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委書記。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

孔繁森同志事事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恪盡職守,勤政為民,政績卓著,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他不愧是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在全體共產(chǎn)黨員和全體干部中廣泛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

《通知》還說:

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的千千萬萬個領導干部中的優(yōu)秀代表。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著重學習他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艱苦奮斗、知難而進的拚搏精神;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

不久,解放軍總政治部也發(fā)出通知,要求全軍廣泛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通知指出:

在全軍特別是黨員干部中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和軍委擴大會議精神,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增強部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0

在黨、政、軍發(fā)出學習孔繁森的通知后,全國迅速掀起了學習高潮。

如何在此基礎上唱響“公仆贊”,宣傳好孔繁森精神呢?益西加措覺得要從西藏和阿里的實際出發(fā),著重在挖掘“老西藏精神”的社會基礎、宣傳報道孔繁森精神延伸出的多個先進典型上下工夫。

1995年12月,益西加措在《黨建》發(fā)表通訊《阿里共產(chǎn)黨人頌》。這篇通訊以1950年8月進軍藏北、第二年5月28日因高山病和過度操勞犧牲在營地的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一團保衛(wèi)股股長、先遣連負責人李狄三和“進藏英雄先遣連”的感人事跡為背景,介紹了劉繼華、王惠生等一批共產(chǎn)黨人在阿里高原高舉共產(chǎn)主義旗幟、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實踐。

益西加措在《阿里共產(chǎn)黨人頌》中寫道:

李狄三、孔繁森……西藏阿里,那恢弘博大的高天廣地間,回響著許許多多共產(chǎn)黨員的名字。這片大地因他們而永恒,這里的天空因他們而湛藍。

李狄三說:“永遠跟黨走!”孔繁森說:“咱是黨的人!”共產(chǎn)黨人就是這樣在阿里高原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業(yè)績。

就阿里而言,這些正是孔繁森精神不斷升華的社會基礎,也是孔繁森精神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源泉。

江澤民李鵬為孔繁森題詞

1995年4月29日,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孔繁森親屬、孔繁森事跡報告團成員和參加采寫長篇通訊《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

江澤民在會見時說:

孔繁森同志是我們?nèi)h的楷模。我們要像當年學習焦裕祿、學習雷鋒一樣,大力開展學習孔繁森同志事跡的活動。

5月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江澤民和李鵬關于學習孔繁森的題詞。

江澤民的題詞是:

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李鵬的題詞是:

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5月1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胡錦濤為《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書所作的序言。

1995年5月,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黨員干部之友》雜志社和《山東畫報》社聯(lián)合編輯的《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文集、畫冊及掛圖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西藏自治區(qū)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還未來得及領取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獎章轉交給他的愛人王慶芝。

中國文藝工作者懷著對孔繁森崇高的敬意,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拍攝了一部名為《孔繁森》的電影。

很快,“孔繁森”這個名字就響徹神州大地。他被人們稱為“新時期的雷鋒”、“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他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走入人民心中。

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有關孔繁森的專題晚會上,被孔繁森救助過的藏族失學女童大聲痛哭,呼喊著“叔叔,你快回來??!”

此情此景,感動無數(shù)的中國人。全國人民都飽含哀思與深情,以實際行動學習孔繁森

益西加措后來又采寫了長篇通訊《藏漢人民的好兒子群眾愛戴的好公仆――記自治區(qū)人民檢察院阿里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倪惠康》中,寫到:“在阿里,倪惠康和孔繁森同志一起共過事,他是一位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阿里人民親切地稱他是活著的孔繁森”。

在2004年6月7日,《西藏日報》在頭版頭條又刊登了益西加措寫的通訊《“親兄弟”――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縣委書記曹金華、縣長索巴多吉團結一心、共建邊疆紀實》。

報道開頭寫道: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他們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援藏干部的榜樣、民族團結的典范、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原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生前最喜歡的這段歌詞,如今被河北省援藏干部、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縣委書記曹金華和阿里地區(qū)土生土長的藏族干部、札達縣縣長索巴多吉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

后來,益西加措著文寫道:

我常想,能與像孔繁森這樣的先進人物接觸,能近距離地感受孔繁森的精神世界,能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孔繁森的事跡和風采,這是一名記者的榮幸。而我,更是珍惜這一似乎是歷史賦予的“使命”。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