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的雞處理了,貧困戶的家也搬完了,櫻桃樹栽好后要緩緩勁,黨衛(wèi)民一時暫時沒有什么事情,他開始考慮還有十來戶貧困戶的脫貧還沒有眉目。
像林志學、王大東、孟海軍、孟大狗、熊少平等幾家都有了自己的脫貧項目,孟川林的合作社里加入了七家貧困戶,瓊華果品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的有九家,原來三十五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因為沈翠蘭去世,剩下三十四戶,還有十三家沒有脫貧的項目。
黨衛(wèi)民知道,這十三家是最困難的,家里都沒有勞力,就連瓊花果品有限公司那樣不用出資的合作項目,因為沒有人去管理,也沒有辦法簽合同。
他們自己的地都是種進去就不管了,能收多少算多少,有口飯吃就行,這些貧困戶才是最大的難題。
黨衛(wèi)民思來想去,這些貧困戶一無所長,連基本的勞力都不足,他們要脫困,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可是,要是靠出租土地,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效果,一畝地一年的租金不過一千多塊錢,兩三畝地也就兩三千塊錢的收入,根本大不多脫貧的目的,唯一的辦法呢還是像瓊花果品公司那樣,以土地入股,才能增加收入。
就在黨衛(wèi)民面對這個難題一籌莫展,獨自在房子里轉圈圈的時候,孟凡輝從外面進來,看著黨衛(wèi)民說道:“黨書記,你在為什么事情發(fā)愁?”
黨衛(wèi)民說道:“孟主任,現(xiàn)在大部分貧困戶都有了脫貧項目,脫貧有望,但是,還有十三戶貧困戶沒有脫貧的項目,我在考慮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孟凡輝說道:“那十三戶確實很難辦,連最基本的勞力都缺乏,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我看最后只能是等村里有能力了,由村里想辦法,把他們的土地用比較高的價格租過來。”
黨衛(wèi)民搖搖頭說道:“那樣不太好,再說,那要等到什么時候?最好還是能夠想個辦法現(xiàn)在就解決。”
孟凡輝說道:“想不出來暫時不想,我有件事情要和你說。剛才接到鄉(xiāng)上的通知,市上在經濟發(fā)達的省份聯(lián)系了一批企業(yè),到我們縣搞扶貧結對子活動,后天在縣政府禮堂,進行面對面的結對子座談。我給孟支書匯報了,孟支書的意見是讓你我商量著辦,我考慮咱們兩個一起去,你看怎么樣?”
黨衛(wèi)民說道:“好啊,要是能爭取兩個項目回來,不光壯大集體的經濟,說不定能找到解決貧困戶脫貧的辦法。這樣,孟主任,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去,咱兩合計一下,那些項目適合咱們引進,到時候也好心中有數(shù),免得不知所措,或者引進的項目不合適,最后做不下去,對大家都不好。”
孟凡輝說道:“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過,咱也不知道人家都有什么項目呀。”
黨衛(wèi)民說道:“我考慮咱們先確定兩條原則,一是和種植相關的,給那十三戶貧困戶的脫貧找到項目;二是最好和咱們現(xiàn)有的項目能夠形成互補的;三是和我們當?shù)刭Y源相關的。你看這樣行不行?”
孟凡輝說道:“黨書記,你這幾條定的好,我們不至于盲目的去和人家結對子,引進的項目不適合咱們這里,最后大家都無法合作下去。那要是沒有適合我們的項目呢?”
黨衛(wèi)民說道:“要是實在沒有合適的項目,我們寧可不引進,自己尋找出路,也不能不顧我們的實際情況,最后反而是巨大的浪費,破壞了我們目前發(fā)展良好的勢頭。”
“哦,對了,有沒有資料,就是對方的介紹資料?”
孟凡輝搖搖頭說:“不知道,沒有說。”
黨衛(wèi)民自言自語道:“這么大的活動,總的有個牽頭部門吧,會不會是縣招商局?”
孟凡輝附和道:“有可能,雖然叫幫扶結對子,畢竟也是一種招商活動。”
黨衛(wèi)民本身就是市招商局的干部,對縣招商局的人還是比較熟悉的,他立即給縣招商局的鄧局長打了一個電話詢問,果然,這次活動是由縣招商局牽頭的。
黨衛(wèi)民問道:“鄧局長,那對方來的那些企業(yè)有沒有介紹資料?”
鄧局長說道:“介紹資料當然有,企業(yè)的簡介,準備在咱們這里投資的項目,都有介紹。這些資料是準備后天會前發(fā)給你們來參加結對子座談會鄉(xiāng)村參會人員的。”
黨衛(wèi)民笑著說道:“鄧局長,能不能走你個后門,提前把資料給我一套?”
鄧局長在電話里也笑著說道:“你黨科長都開金口了,我能不給么?你讓人來,我給你準備一套。”
黨衛(wèi)民客氣的說道:“那謝謝你,鄧局長,改天我請你喝酒。”
鄧局長說道:“喝酒就免了,你好好選上兩個項目,談成了,也是我們局今年的成績。”
當天天黑前,派去取資料的人就把資料拿了回來。
黨衛(wèi)民一看,厚厚一攤子,拿文件的人說:“黨書記,這是參加結對子的三十三家企業(yè)的資料。”
黨衛(wèi)民對他說道:“行,你放到我這。你去告訴孟主任一聲,讓他晚飯后到我這來。”
晚飯后,孟凡輝來到黨衛(wèi)民的房子,黨衛(wèi)民指著桌上的資料說道:“孟主任,你我一塊先看一下這些資料,找出我們需要的,我們一起商量一下,確定幾個備選項目,后天參會的時候,有目的的去和他們談。”
兩個人翻閱了一個鐘頭左右,一共挑出了四份資料。
第一份資料,是一個投資七百萬的膠木板廠,還要計劃在這里建設速生林,為膠木板廠提供原材料。
黨衛(wèi)民拿著這份資料說道:“這個項目不好。”
孟凡輝問道:“為什么?我感覺是一個不錯的項目,除了廠子,還有他需要大量的木材,你們有看到,他還要建設速生林場的。”
黨衛(wèi)民說道:“也就是因為他需要建速生林場,我才說不好。一是我們正在建設櫻桃園林,以后還有可能擴大面積。我們的土地是有限的,種了這個就種不了那個。二是你了解速生林的特點嗎?速生林生長周期短,成材快,也就是它的這個特點,速生林對地力的掠奪十分厲害,頭三四年還行,后面就因為地力不足,生長不了那么快了,而且,被掠奪的地力,很長時間都恢復不過來。所以,我不贊成搞這個項目。”
孟凡輝點點頭說道:“我倒沒有想到這些,如果真像你說的這樣,這個項目就不是一個好的項目,那就不考慮他了。”
拿起第二份資料,是一個果蔬公司,準備在這里投資二百萬,建設二百畝的蔬菜大棚。
黨衛(wèi)民說道:“孟主任,你看,這個項目不錯,正好可以解決我們那十三戶貧困戶的問題。他們這上面還說了,每畝大棚的年收益大約是兩萬二,和農戶三七開,他們七,農戶三。所有的投資都是他們的,農戶有勞力的,他們按照正常的雇傭開工資,沒有勞力的,他們雇人管理。這正好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
孟凡輝說道:“人家是要建二百畝的大棚,我們能拿出那么多的地嗎?”
黨衛(wèi)民說道:“咱們這里還沒有建大棚的,一下子要建這么多,村民心里都沒有低,在一個村子幾乎完不成,他們只能在幾個村子里建。這樣,明天我們就摸個底,告訴村民,我們準備合作這個項目,有意向的,可以先報個名,看看有多少,談的時候,我們心里也有底。尤其是那十三戶貧困戶,要動員他們全部參加。”